“有了这张卡,就像有了贷款通行证。我们不仅可获得利率优惠的贷款,更能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或便利化的服务举措!”近日,说起“纳税信用绿卡”,安徽耐得电器设备有限公司的财务人员葛玉伟感慨道,良好的纳税信用不仅是企业的无形名片,更能为企业换来“真金白银”。
日前,记者从省税务局获悉,2022年10月,我省在全国首创“纳税信用绿卡”,联合25个政府部门,共同为诚信市场主体提供融资授信、项目申报、执法服务、荣誉评选等49项激励措施,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让守信纳税人办事更便捷。今年,我省将“纳税信用绿卡”项目作为数字化建设优秀应用场景在长三角地区推广应用,让纳税信用增信增值的成果惠及更多纳税人,为优化税收营商环境、促进高质量发展赋能加力。
A级纳税人可享49项激励
“‘纳税信用绿卡’是税务部门推出的一项增值服务,是构建亲清征纳关系的重要举措。”省税务局总经济师刘峰介绍,去年10月,省税务局联合省发改委、省经信厅、省人社厅、省市场监管局、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等25个部门出台了《安徽省“纳税信用绿卡”暂行办法》,为全省近10万户纳税信用为A级的纳税人提供49项联合激励措施,最大限度挖掘纳税信用的潜在市场价值,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目前,A级纳税人可以享受到“四个优先”待遇,分别是融资授信优先待遇、项目申报优先支持、政务服务优先办理、荣誉评选优先推荐。具体如,金融监管部门为A级纳税人放开“税融通”额度5倍上限限制,给予超额授信优先待遇;财政部门在组织实施财政性资金项目安排时,优先考虑A级纳税人;住建部门、交通部门优先办理A级纳税人房地产企业预售申请、道路运输证年审等事项;相关部门在各类项目申报、荣誉表彰等方面优先推荐A级纳税人特别是“3连A”纳税人。
纳税好信用换来“金名片”
“‘纳税信用绿卡’就像一张‘金名片’,不仅换来实实在在的贷款,还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经营费用和办事难度,激励、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葛玉伟告诉记者,作为一家多年保持A级纳税信用的企业,该公司获得了“纳税信用绿卡”,在去年面临资金紧张的时候,耐得电器通过“税融通”顺利获得信用贷款400万元,及时解了融资之渴。
“叮!”随着萧县徽商银行发放的160万信用贷款到账,萧县桢祥木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法人李祥杰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下来。
“今年受疫情影响,销售货款不能到位,没有钱支付工人工资,工厂无法开工,企业陷入了资金链断裂的死循环,幸好税务部门和银行及时为我们解决资金难题,这下我们重整旗鼓再生产更有信心啦!”李祥杰信心满满地说道。为帮助像桢祥木业这样的困难企业顺利拿到生产“救命钱”,萧县税务局主动对接工商银行、徽商银行等8家银行推出帮扶企业系列举措,在政策范围内进一步降低贷款利率、翻倍贷款额度,纳税信用较好但是生产困难的企业最高可通过“税银贷”获得1000万元贷款,最低利率达4.35%。
“绿卡”将在长三角推广
“今年,我们将推动‘纳税信用绿卡’提档升级,不断提升激励措施的‘含金量’,提供多元化的增值服务。同时把该项目作为数字化建设优秀应用场景在长三角地区推广应用,让纳税信用增信增值的成果惠及更多纳税人。”刘峰表示,2023年4月,是第32个全国税收宣传月,主题是“税惠千万家 共建现代化”。省税务局将依托税收宣传月,坚持以“信用+”推进纳税服务精细化、规范化,持续完善纳税信用评价管理,提升“诚信纳税”的示范效应,用好“纳税信用绿卡”联合激励措施,共同为诚信市场主体提供融资授信、项目申报、执法服务、荣誉评选等激励措施,助力企业增信减负,有效提升纳税人获得感。
目前,省税务局已与工商银行、徽商银行等8家银行试点,推出帮扶企业的优惠信贷服务。截至2月底,试点银行向“纳税信用绿卡”激励主体信贷利率较市场平均利率下浮近三成,授信金额近449.7亿元;人社部门为激励主体办理免缴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约6.3亿元。(安徽党媒云记者 李晓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