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要闻
“乡村振兴贷”助五河螃蟹“爬”向全国
来源:李晓磊 陆向平 2023-04-07 09:30:42 责编:顾亦飞 胡明兵 谷京荣


在五河农商银行的大力扶持下,五河县润沱螃蟹蟹苗养殖基地负责人朱凡堂对今年收成信心满满,“预计年产量约16万斤,产值在500万元。”   

“在螃蟹养殖业流行一句话:‘蟹大小,看水草’。今年在农商银行的资金支持下,我不仅引进了活力高、新鲜的优质水草,还投放了螺蛳来提高河蟹品质,实现增产、增收。”3月25日,走进五河县润沱螃蟹蟹苗养殖基地,一个个披着茂盛绿装的蟹塘成片地排列着。基地负责人朱凡堂告诉记者,水草是河蟹养殖池塘生态圈中的重要一环,为河蟹生长提供植物性饵料和栖息和脱壳环境,而投放螺蛳既能为河蟹提供活性蛋白饵料,还可净化池塘水质。

“它们直接决定着河蟹是否膘肥体壮、膏黄鲜甜。你看我这养的母蟹最大达9两,还获过大奖呢!” 朱凡堂指着一个比巴掌还大的河蟹标本,信心满满地说,“今年应该是个丰收年,预计年产量约16万斤,产值在500万元。”

近年来,依托优越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水产资源,五河县大力发展河蟹产业,形成一条从种苗培育、成蟹养殖、蟹产品初加工到市场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与此同时,五河农商银行坚守支农支小市场定位,深耕农村市场,把服务乡村振兴作为主攻方向,不断创新信贷和服务,助力五河螃蟹成为五河现代农业的一张靓丽名片,不断为该县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沱湖早在1980年就有养殖螃蟹的历史。过去都是人放天养,随着养殖螃蟹效益显现,零散养殖户开始‘抱团取暖’,实现集约化、生态化养殖。”朱凡堂说,自己从1996年就开始养殖河蟹,面积只有三五亩。后来看到河蟹市场紧俏,他便不断扩大养殖面积。2012年,他率先带领当地村民成立专业合作社。随后,在村两委支持下,养殖事业越做越大,不仅拥有占地面积700亩的水塘,注册的“润沱”商标产品远销江浙沪一带,同时荣获“致富带头人”“匠心养蟹人”等多个荣誉称号。

“从小农户发展至今,我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农商银行的帮扶,农商银行就是我们蟹农的‘金融后盾’!”朱凡堂表示,去年,五河农商银行推出了“乡村振兴贷”,为其发放了150万元的纯信用贷款,让其即便没有抵押和担保,也能获得大额融资。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只有大力发展产业,农民才能增收致富。”五河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推动本地特色产业发展,去年7月,五河农商银行创新推出“乡村振兴贷”,免除农户、农企的抵押“烦恼”,提供纯信用贷款,来降低涉农企业获贷门槛,提升其融资获得感。同时,联合县农业农村局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专项名单库,积极对接“沱湖现代生态渔业示范区”内的融资主体需求,实现4个乡镇13个行政村的农企全覆盖。

“河蟹养殖资金回笼期在6至8个月左右,‘乡村振兴贷’能随用随借、随借随还,就这一点来说,产品比其他行的要灵活,节省不少融资成本。”五河县华茂生态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黄卫表示,2014年,他在五河县“凤还巢”政策的号召,回乡创办了专业合作社,从事稻田综合养殖螃蟹、龙虾和特色种植业。

养出肉质鲜甜的大闸蟹,黄卫有自己的养蟹“法宝”。“我们的河蟹都是吃海鱼长大的,所以饲料支出是我们养殖成本中的重要一项。”黄卫告诉记者,前年在五河农商银行300万元“乡村振兴贷”的扶持下,他建立了冷库配套设施,用来储存海鱼,并实现了虾苗蟹苗自我繁育,大大降低了养殖成本。

为了提升服务质效,五河农商银行还通过流程线上化、优化审批手续、降低贷款利率,有效缩短农企信贷申请的办理时间,降低农企的融资成本。据统计,截至目前,“乡村振兴贷”自推出以来,共办理729户,累放金额约1.5亿元,其中扶持水产养殖户100户,累放资金约2307万元。2020年,“五河螃蟹”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范围涵盖14个乡(镇)201个行政村,五河螃蟹已销往全国各地。(安徽党媒云乡镇融记者 李晓磊 陆向平 通讯员 卢丰 袁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