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广德市财政局举办2023年第一期财政大讲堂,由预算评审中心负责人作题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解析》的宣讲。
政策研究定方向。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立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到2023年基本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做到哪里有预算,哪里就有绩效,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
资源效益明重心。提高财政资源的配置效率,解决“该办之事、该花之钱、该花多少”的问题,不撒“胡椒面”,不是去年有今年就要有,而是钱要花在刀刃上。比如2023年对“垃圾填埋场封场及生态修复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等进行了全面事前绩效评估,强化了资金配置效率,推动完善全市垃圾处理体系、创建城乡面貌更美的“文明之城”。
提高财政资源的使用效益,钱花了,要有产出有效果,要花尽量少的钱,办尽量多的事,使政府、部门、单位的行为高效务实。2023年拟对“农村人居环境和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绩效评价,着重从项目产出和效益入手,用实事求是的眼光透过资金看项目,为项目实施提供更专业的意见和建议,以资金为抓手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多措并举抓落实。该局借助外力,扩大人大审查范围,强化工作考核,与审计建立工作协同机制,对预算绩效管理情况开展审计监督,落实“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重大项目绩效终身责任追究制,并加强第三方机构考评。
强化内能,规范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该局加强财政内部工作协同,建立会审、会办、会商工作机制,不断加强财政自身、预算部门和单位、第三方机构、专家库成员的培训。
抓住“牛鼻子”,规范重大政策,项目评价。该局从资金效益出发,在看项目、谋项目时比对项目申报和绩效指标,避免设置“拍脑袋”、“高不可攀”式绩效目标,造成项目谋划与目标脱节。
学讲相长促提升。该局将持续通过“财政干部讲堂”这一载体,采取“每人一讲、每月一讲、每讲一点评”的形式,紧扣财政改革新形势,共同提升履职能力,努力建设学习型、研究型、实干型、进取型的财政干部队伍,促进财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广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