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建平镇
建平镇:“四治协同”谱新篇
来源:杨英凯 魏金改 叶馨 2023-03-23 11:01:45 责编:李伟 许梦源 夏朝阳

自区划调整以来,郎溪县建平镇从法治、德治、自治、共治“四治”建设入手,有效提升辖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推动形成守法诚信、民风淳朴、互帮互助、和谐安宁的良好社会生态。

法治宣传入心。“去年就是帮我同事申请法律援助,才要到了送外卖的工资。”近日,在南东村法律援助广场,村民吴学忠骄傲地和邻居们说道。他说,法律援助方便快捷、作用明显,大家平时可以多来此看看,了解一下法律知识。

占地约1000平方米的建平镇南东村法律援助广场,于2022年建设,是建平镇精心培育的“一村一品”法治广场典型。该广场集休闲娱乐、法治宣传于一体,让群众在休闲中学法懂法,增强法治意识,促进休闲学法两不误。

据建平镇副镇长隆运虎介绍,建平镇9个村现已建成法治文化广场5个,法治长廊5个,法治文化墙7个。下一步,将循序渐进打造法治文化“一村一品”,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法治文化示范群,以法治宣传带动群众知法守法、依法办事意识逐步提升。

德治夯实基础。在“四治协同”发力中,该镇突出“皖南大鼓”特色文化引领作用,做大做强“德治”文章。

“为政重廉做人诚,办事实在重在信……”在建平镇同庆村“鼓为媒”百姓调解驿站,李修顺正在练习新编写的反腐倡廉段子。作为“皖南大鼓”传承人,李修顺一直秉承“以德礼为先、以教化感人”的理念,用通俗易懂、接地气的“皖南大鼓”定期开展“道德讲堂”,向村民弘扬“大爱、立德、行善、修身”的精神。

“村里有矛盾,就找李修顺。”不少村民说道,他们遇到矛盾纠纷就会去“鼓为媒”百姓调解驿站找李修顺调解。李修顺充分发挥自身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悉心做好调解,并向村民普及“立德行善,铸就首善建平”的观念,致力成为村民的“贴心人”、维护社会稳定的“减震器”。截至目前,李修顺已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00多件,有效维护了辖区的和谐稳定。

自治机制完善。“修路花的每一分钱,村民都必须知道,花得不合理,就得说说咋回事。”“村民必须按村规赡养老人,节俭办红白事”……村里的事情村民来议定,已成为建平镇广大村民的共识。

张钱村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等制度,建立了新风堂红白理事会。通过这些规章制度的建立,村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该村对不赡养老人的情况进行批评教育和调解,提倡厚养薄葬。规定婚丧嫁娶的规模和标准,杜绝了互相攀比和严重浪费。同时,该村从发挥村民自治组织功能入手,成立张钱村供销合作社,做大做强“莲”字文章,带动村民增加收入,激发村民自治活力。

近年来,该镇积极探索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形成规范有序、充满活力、更加完备的乡村治理机制,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共治同频发力。为持续深化“三微”基层治理工作模式,该镇推行“党建+共治”网格一体化建设,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从镇级层面统一规划,统一部署,镇、村、组、网格一体化同频推进,形成共商共治,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以网格化服务为底座,按照“地域相邻、方便管理、便捷服务”的原则,构建“1+9+X”微信群组工作体系。按照“一网格一团队”的标准,整合在职干部、村“两委”、派出所、司法所等人员力量,收集民情事务,化解矛盾纠纷。

通过“微治理”推动“大党建”,有效凝聚多方资源共同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服务群众,推动党建引领下的社会治理赋能升级,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该镇镇长姚辉表示,法治、德治、自治、共治“四治一体”建设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是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有效手段。下一步,该镇将强化“一盘棋”意识,创新探索、敢于实践,推动辖区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大跨越、大提升,奋力谱写首善建平新篇章。(杨英凯 魏金改 叶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