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生活垃圾治理是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为培养村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倡导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三山街道三山村通过聚焦解好垃圾分类难题,做好农村垃圾分类工作。
抓好制度完善,破解“如何管”的难题。做好基层工作,离不开机制保障,通过规范管理、宣传引导、习惯养成,来保障垃圾分类处理工作高效有序运行。三山村两委始终把制度完善当做垃圾分类工作的突破口。积极建立完善“一把手”负责任制度。完善村委、分片干部、网格员的三级监管宣传体系,由村委负责统筹协调本村的垃圾分类工作,分片干部作为分片第一责任人对所负责辖区开展日常检查监督,网格员负责对责任网格区域内的村民,进行垃圾分类工作的宣传指导。
注重强化保障,破解“谁来分”的难题。垃圾分类谁来分是关键,村委始终将村民作为关键点,一方面在每户农民门口实行三包联系,加大人员投入,做到有人联系,有人监管,有人教学,遇有情况有人负责。另一方面,村委加强基础设施完善,在每个村民组建设一个垃圾小屋,专人负责日常的转运、分类处理及清洁用水。并在村民组每隔100米的位置都放置了垃圾分类桶,保证村民垃圾分类有地方。通过建立起长效投入保障机制,确保农村垃圾有人来分、有地方处理、有人管理。
着眼习惯养成,破解“可持续”的难题。垃圾分类难,难在长期坚持,贵在习惯养成。群众是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直接参与者和最大受益者,只有引导群众广泛参与、长期坚持、形成习惯,才能取得良好成效。为调动村民参与的积极性,村委通过电子屏、横幅、乡贤、党员的示范引领、网格志愿者的入户宣传、讲座宣传等宣传方式,浓厚辖区垃圾分类的活动氛围。再通过最美庭院、最美家庭等评比活动调动村民的积极性。通过制度的长期落实,使垃圾分类工作在每一位村民心中落地生根,养成习惯。(陶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