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岳西县古坊乡前进村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夯实组织基础,找准网格切入点,因地制宜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切实解决群众烦心事、揪心事,不断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深化“网格包保” 排查纠纷于源头
由村“两委”5人和驻村工作队3人担任网格长,由村民小组组长担任网格员。8名网格长每人包保2到4个村民组,联系2到4名网格员,实现对全村网格化管理全覆盖。
各网格员及时了解各家各户情况,深入落实矛盾纠纷每日例行排查和特殊时期专项排查机制,采取“随手调”“随时调”,对排查出来的小纠纷当场调解;对排查出来的较为复杂的纠纷,不能自行调处的,及时上报联系网格长,由网格长会同村“两委”以及驻村工作队成员商议解决。
完善“网格化+人民调解”“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工作机制,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隐患建立台账,及时跟踪、走访,实现调解现场随时定位、纠纷情况及时上报、信息取证及时上传,确保矛盾纠纷“控制得住、疏导得通、化解得了”。
常态“平安夜话” 防范纠纷于未然
“书记,年初老刘家屋外做坝,占了我家的伙道,我正准备找他闹,今天听你讲了六尺巷的故事,我深有体会。你讲的对,远亲不如近邻,也就算了哦”近日,月湾组村民徐某在参加“平安夜话”的时候笑着说。
前进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以全村23个村民组为单位,一方面以“民法典知识讲座”“平安夜话”“乡村夜校”等形式为载体,走进田间地头、农家小院,与群众面对面拉家常、说政策、普法律,通过“情理法”的结合,营造爱党爱国、知法守法的群众氛围。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好婆婆”“好媳妇”“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宣传村规民约,传承中华美德,用“烟火气”的方式,使和睦之风吹进百姓心中,在全村形成友爱互助、谦和礼让的浓厚氛围,防纠纷于未然。
长效共建共治 遏制纠纷于未诉
借助县法院选派驻村干部的优势,村两委与店前人民法庭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确定联络员及联络方式。并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员额法官赴前进村开展法治讲座、调解培训,对土地纠纷、邻里纠纷、家庭纠纷等典型调解案例进行讲解,不断提升村居调解员的法治意识和调解技能。并向前进村民发放“民法典宣传册”“诉讼服务指南”等宣传资料,向村两委赠送民法典、劳动法律、企业风险防控等书籍。
“自从店前法庭联系我们村后,我在调解过程中底气足多了,不仅可以咨询法律问题,调解不顺时,还能邀请法官直接参与,群众也更加信服”五老调解员刘永霞开心的说到。在各方支持及自身努力下,前进村荣获2021年度安庆市民主法治示范村、2022年度岳西县首批创建“无讼村”等荣誉称号。
特色调解家室 化解纠纷于闭环
“感谢方书记,这批的小黄姜残次率太高,供货商还不承认,要不是你们帮我协调、取证挽回损失,我这次小黄姜的生意就亏大了,那我跟供货商非得打起来不可。有你们帮我忙,我在外面做生意都更有底气了”,解决了一起因产品质量问题引起的纠纷后,村里产业大户刘东生激动的说到。
为了延伸法律服务,实现矛盾纠纷闭环管理,前进村成立全乡首个人民调解工作室——“岳来岳·和谐家室”,调解室现有成员11名,由驻村工作队3人、村两委5人以及“五老”乡贤3人组成。调解室坚持“五心”服务,即热心接待、耐心倾听、细心调解、用心说理、公心对待,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在矛盾纠纷化解、合同审定、风险评估、法律咨询等方面保驾护航。
对于身在外地的当事人,调解室尽量采用线上调解,减少双方当事人的调解成本。对于一些年迈、患病的特殊当事人,调解人员前往当事人家中,在田间地头、农家小院开展调解,调解工作得到了当事人的一致好评。一年来,“岳来岳•和谐家室”共接待群众来访100余次,法律咨询50余次,合同审定10余次,调处化解民间纠纷6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到了100%。
下一步,前进村驻村工作队将积极配合村“两委”,探索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机制,加大法治宣传力度,深化“网格包保”源头治理,完善矛盾纠纷“闭环管理”,及时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以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助力乡村振兴,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方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