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视频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安徽实践|女大学生返乡种菜,江心洲上“土里刨金”
来源:许雅婷 2023-02-20 14:39:57 责编:顾亦飞 许梦源 夏朝阳


从铜陵市区驾车两小时到枞阳,在江边过轮渡后再行十几分钟,就来到新丰村青园心家庭农场。长久以来,江心洲上只有人往外走,难得有人想回来。但青园心家庭农场主人余青青却是个例外。

“我大学毕业后在广州工作,我弟弟余永斌之前在合肥一个国企上班。”余青青说,2014年,从事蔬菜批发生意的父母看到了蔬菜种植的商机,希望她和弟弟能回来帮忙,她和弟弟认真考虑后,决定返乡创业。“一方面是为了支持父母,另一方面,我们调研后发现家乡非常适宜蔬菜生长,对大棚蔬菜的发展前景很有信心。”余青青说。

返乡后,余青青和家人干劲满满,当年就流转了250亩土地,建了150亩蔬菜大棚,成立了金铜蔬菜种植有限公司,她负责种植和管理,弟弟负责销售和送货。“其实压力挺大的,乡里乡亲都不理解:好不容易读书走出去了,为什么要回来?”余青青决定做出点成绩,不仅是为了证明自己的选择没有错,而且让大家知道农业同样大有可为。

第一年,在专家的建议下,她将全部的土地都种上了莴笋,当年莴笋畅销,收益可观。但是第二年就没有这么好运了。“听说有机蔬菜很受欢迎,我们引进了一个日本的花椰菜品种,产量高、口感脆。”余青青说,让她没想到的是,市场却不买单,“有机花椰菜的花型是打开的,进货商一看直摇头,说你这菜老了,没人要。结果我们那年种的20亩18万斤花椰菜基本都报废在田里。”经过这个惨痛的教训,余青青明白了市场认可的重要性,每次选择种植品种之前都会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

为了提升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余青青每年都要聘请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授课,同时到山东寿光、马鞍山和县等省内外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取经”,还购买了很多大棚蔬菜种植的书籍在家自学。白天弯腰劳作,晚上伏案钻研,很快就从一名门外汉变成了“土专家”。

除了勤学习、善思考,从大城市回来的余青青还有想法、有眼界。“以前早春的时候,我们要开着大货车千里迢迢去外地买菜苗,一颗一块五左右,加上运费成本很高。”余青青说,为了节约成本,她投入七八十万修建了3200平方米的连栋温控育苗大棚,并进行电气智能化改造,在家就能自己育苗。“现在我们每年育苗1000万棵,每颗成本控制在5毛钱内,不仅供应自家基地,还对外销售。”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余青青家的蔬菜大棚,已经由原本的200多亩扩大到380亩,每年产出有机蔬菜1200吨,其中辣椒、茄子、花椰菜等5种蔬菜获国家绿色产品认证,稳定供应铜陵、枞阳等蔬菜批发市场和多个大型企业食堂,年销售额达到500万元,公司也获得了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

“作为一个从农村走出的孩子,我一直思考着如何改变家乡,带动更多的乡亲富起来。”余青青说。青园心家庭农场让江心洲的留守老人和妇女有了稳定的收入,正在移栽黄瓜苗的脱贫户唐真华说:“我在这干了快8年了,青青对我们像家人一样,像我这样的脱贫户每天工资80块,比其他人还多10块钱。有什么政策补助她也会帮我们申报。”在余青青的帮助下,唐真华家在2020年顺利脱贫。“农场常年用工35人,季节性用工80多人。”余青青说:“他们不仅是我的员工,也是我的长辈,我们经常会一起交流种菜心得。大家都叫我青青,感觉很亲热。”

近年来,余青青先后获得“枞阳县劳动模范”“返乡创业之星”“安徽省百名农村产业女性带头人”“安徽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今年,她又多了一个新身份——全国人大代表。

“这个身份对我而言是一种荣幸,更是一份责任。作为一名返乡创业大学生和新农人,我准备进一步提高农场规模化、科技化、产业化水平,带动更多乡亲致富,同时鼓励有知识有梦想的青年投入到乡村建设中去,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余青青说。(安徽党媒云记者 许雅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