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眼下正是小麦春季田管的关键时期。2月10日,天空飘起细雨,记者在合肥市长丰县双墩镇看到,种粮大户们正在抢抓农时,加紧对小麦追肥,为夏季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在位于梁庄村的味臻品家庭农场基地,记者看到,田里的小麦茁壮成长,绿油油一片,农场工人们正操控一台无人机对小麦进行返青追肥。
“我们这个小麦基地一共有2160亩,小麦长势都很不错。不过,由于年前受到了几次冻害,刚才市里来的小麦专家建议说,趁雨天对小麦再追加一遍肥料,效果比较好。” 味臻品家庭农场负责人俞泽明告诉记者,农场安排了两台无人机一起作业,“正常的话,2000亩地,两天就能够全部完成追肥。”
除了梁庄村这个小麦基地,俞泽明在长丰县造甲乡也还有一个2088亩的种植基地,种植的都是小麦和油菜。“种植规模和去年差不多。去年两个基地4000多亩小麦平均产量大概在950斤左右,平均每亩地收入大约500块钱左右,收入还是比较可观的。 ”对于今年的收成,俞泽明同样充满了期待。
合肥市小麦种植首席专家林曙东走进麦田,仔细察看了麦苗长势。“去年秋冬季,全省都经历了几次干旱低温天气,很多小麦不同程度受到了一定的冻害。”林曙东说,春季田管,在小麦返青的关键时节再追施一遍返青肥,对小麦后期生长比较有利。
小麦的春季田间管理对小麦丰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林曙东说,目前,对小麦生长影响较大的因素就是去年秋冬季的冻害,部分麦田苗情较弱。因此,他建议,受冻的麦田应该利用这几天天气及时追施返青肥,同时,及时进行除草和防病。“尤其是后期的一喷三防,只要天气给力,小麦能否丰产丰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喷三防的效果。”
“今春以来,合肥市农业农村局抓早抓实,全面开展春耕生产部署调度指导,开局良好。”合肥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局一级主任科员闵新介绍,目前,合肥市在地194万亩小麦、87.45万亩油菜长势总体好于往年。全市农资储备充足, 1664家农资经营网点全部开业,能够满足春耕备耕需求。1020名农技人员开展点对点技术服务1.6万人次,计划投入高性能农业机械1.8万台套。
据记者了解,为深入实施“两强一增”行动,合肥市出台了促进“两强一增”行动若干政策,从守住粮食安全和耕地“非粮化”底线、支持“菜篮子”稳产保供、支持种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提升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鼓励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升规增长、支持农业产业化企业加快发展、促进数字农业发展、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农业“产业地标”市场知名度九个方面制定了强农惠农优厚政策。该市提出,对当年新增粮油种植面积超过10000亩,且新增面积粮油单产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以上的县(市)区、开发区,按照新增面积给予120元/亩补贴,用于奖励种植主体。支持发展双季稻,对集中连片50亩以上的双季稻,每季稻给予100元/亩补贴。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照当年发生的实际贷款利息的50%给予最高50万元补贴,其中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贴息补助金额上限提高至100万元。“在‘强农九条’支持下,今年农户种植意向高涨,全市意向发展早稻面积55万亩,同比增加2万亩。”闵新说。(安徽党媒云记者 张玉芳 实习生 何清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