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萧县圣泉镇的粮食生产实现了总产同比大幅增长。粮食增产,土地托管功不可没。土地托管增加了耕地面积,提高了粮食产量,更好地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托管让耕种面积变大。土地托管是指不愿耕种或无能力耕种的农户把土地委托给村委会,村委会将土地委托给托管组织(农业合作社或种植大户)耕种,托管组织每年向农民支付租金或分红。土地托管有多种形式,当前,安徽省实施的基本是全托,即土地经营权流转到托管组织,由托管组织统一经营。
土地没有托管前,有的农户土地流转不出去,闲置荒芜,村委会为农户寻找托管组织,使得耕地得到有效利用;不少农户每年只耕种一季,托管后耕种两季,有些还实行套种,复种指数提高了;托管组织依托政府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让零散土地“变零为整”,耕地面积增加不少。
托管让粮食亩产量增加。托管组织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生产,精细化管理,解决了农业生产“低效化”问题;统筹农田小水利建设,可更好地抵御水旱灾害;选育良种,选用优质农药化肥。托管组织下一步还将利用“网络数字平台”,实现数据化管理、智能化控制……这些都有助于粮食增产。过去的一年,圣泉镇土地托管后,与农民自种相比,每亩地多产100多斤粮食。
拖管让耕地不再“非粮化”。一般来说,农户将土地流转给种植大户,只要每年能收到流转费,至于种植大户如何使用土地,基本不管,也无力去管。有些种植大户在流转的耕地上种植果树、挖塘养鱼、非法取土,甚至硬化耕地等,导致耕地“非粮化”,威胁粮食安全。土地托管后就不一样了,农户将土地托管给村委会,村委会甄选托管组织,并且规定其必须种粮,村委会有义务也有责任对托管组织进行监督,杜绝耕地“非粮化”。
托管让三方共赢。托管组织都由村委会遴选,具有一定的实力,农户不必担心其跑路,降低了农民土地经营权直接流转给种植大户的风险,农民外出或给托管组织打工,又可增加收入;连片土地中间如果有个别农户不愿意托管,村委会出面协调换地,确保托管组织能够成片规模化耕种。此外,村委会还可出面帮助托管组织和有关部门对接,为托管组织在种粮补贴、农业保险、贷款等方面提供服务;村委会收取一定的托管费,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土地托管实现农户、托管组织和村集体三方共赢,使土地托管更具有生命力,确保粮食稳产增产。
仓廪实,天下安。土地托管模式的实施,正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成功实践,在保护耕地、科技赋能粮食生产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下一步,全镇还将大力推广农业社会化服务,不断优化散户之间的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引导小农户接受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农业生产服务,创新打造“土地托管+融资+保险”服务村集体发展模式。土地托管、农业社会化服务,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助推乡村振兴。(程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