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魅力乡镇要闻
肥西:支农项目助推产业升级
来源:安徽党媒云乡镇融记者 冯长福 通讯员 许皖祥 刘春生 2023-01-19 15:24:06 责编:许雅婷 胡明兵 夏朝阳

1月14日上午,冬雨绵绵。记者来到肥西县山南镇炉墩村卫亮养鸡场,该场负责人吴其飞正在鲜蛋集采车间忙着将鸡蛋装箱。“每年腊月都是鸡蛋销售旺季,最近这段时间要货的更是特别多。”吴其飞告诉记者,他家的鸡蛋主要面向合肥本地市场,销往农贸市场、学校食堂、超市等,深受客户欢迎,供不应求。

今年47岁的吴其飞在合肥开过出租车、卖过二手车,2012年返乡创业,创办蛋鸡养殖场。通过逐年发展,现在养殖场占地面积60多亩,已建设标准化鸡舍6栋,存栏蛋鸡12万只,2022年产值达到2200多万元。

步入其中的一栋鸡舍,记者看到,多套层叠式自动化养鸡设备整齐排列,每套设备共有四层,每层“住”满鸡群。与印象中养鸡场截然不同的是,这里闻不出异味,也见不着鸡粪。“喂食、喂水、集蛋、清粪等均实现自动化,而且一年四季恒温恒氧、通风透气,不仅节约了人工饲养成本,鸡蛋产量也大幅增长。”吴其飞介绍。

卫亮养鸡场还与安徽农业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抗菌药物减量化使用关键技术研究,在饲料中加入专用益生菌,调节鸡肠道菌群,以增强鸡群的抵抗力,减少抗菌类药物使用。此外,鸡粪通过发酵处理,转化为有机肥,年生产有机肥4000多吨。

“刚起步的时候,养殖规模只有5000只,这几年在财政支农项目的大力支持下,发展明显加快。”吴其飞告诉记者,2019年至2021年,共有450万元财政资金以入股的方式,助力产业升级,同时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和脱贫户增收。“2022年炉墩、新圩两个村获得27万元分红收益,有15名村民常年在场里上班,人均年收入4万元。”

“今年将扩大蛋鸡养殖项目,计划投资520万元,其中财政入股450万元,自筹资金70万元,再建一栋标准化鸡舍,新建一个鸡粪加工有机肥车间。”吴其飞说,该项目建成后,将新增蛋鸡5万只,年产值预计可达3000万元以上,也将带动更多的村民就业。

山南镇另一家养殖企业——合丰牧业有限公司的快速成长,同样得益于支农项目的扶持。在合丰牧业有限公司,记者看到,23栋标准化钢构羊舍整齐排列于场区内,山羊正在悠然自得地吃着饲料,生活办公、卫生防疫、废弃物处理等综合配套设施一应俱全,现场整齐洁净。“现在这个园区占地是42亩,目前存栏安徽白山羊和波尔山羊6000多只,2022年产值达1400万元。”该公司负责人孙雷鹏说。

2004年,孙雷鹏从农校兽医专业毕业,进入社会打拼。在赚了“第一桶金”之后,回到老家亳州,开始养殖和收购山羊。2013年底,来到肥西县官亭镇继续建场养羊。为解决山羊养殖中遇到的一系列难题,2014年至2016年他四处拜访同行,甚至在别家养殖场打工,以便零距离“取经”。尽管历经很多波折,但他的山羊养殖渐渐有了起色。2020年7月,因厂区扩建,他到山南镇陡岗社区选址建了新基地。

养殖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合丰牧业与安徽农业大学和安徽省牛羊产业协会合作,成立了科技研发团队,已成功培育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安徽白山羊新品系,并推出配套养殖技术。科研团队巧妙运用中草药与饲料相结合,既提高羊的抗病能力,又减少了抗生素使用量。截至目前,合丰牧业已取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6项。

畜禽粪污治理一直是养殖业的焦点,孙雷鹏苦苦钻研后,找到了一个好办法:在羊舍粪便堆放区底部投放微生物菌群,当堆放区湿度超出标准后,内部微生物菌群就会大量繁殖消耗水分,管理人员只需要定期对干粪堆进行清理。“羊粪变成优质有机肥,全被周边的果树种植大户订购了,一年下来,羊粪就卖了40多万元呢。”孙雷鹏说。

“科技创新+政府支持+个人努力,这是我们快速发展的密码。”孙雷鹏坦言,2021年合丰牧业获得财政衔接资金200万元、高质量发展奖补资金160万元,这对企业成长真是“及时雨”。企业能做大,就会让更多农户分享发展红利,目前合丰牧业已带动周边20多位村民就业。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而乡村产业要做大做强,仅靠企业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政府要通过支农惠农项目,来帮助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扩大规模、提档升级。”肥西县财政局局长陈庚表示,2021年该县投入财政衔接资金3.8亿元,实施项目135个;2022年投入财政衔接资金投入约3.7亿元,实施项目45个;2021至2022年,全县支持农业发展各类资金共计32.9亿元。(安徽党媒云乡镇融记者  冯长福 通讯员 许皖祥 刘春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