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肥东县包公镇阚集社区为了不断提高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让理论宣讲工作更有温度、更富实效、更接地气。阚集社区于2022年2月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和辖区党员以及群众组建了“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队员由在校大学生志愿者、“五老”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组成,共有35人。“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以宣讲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探索宣讲理念和宣讲方式创新,注重理论结合实际,以“理论+”模式开展宣讲活动,自“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成立以来,共开展宣讲活动55余场次,受众3400余人次,收获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教育效果。
理论宣讲+移风易俗
“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利用清明、端午、中秋、国庆等重大节假日,开展“反对浪费 文明办事”移风易俗行动主题宣讲10余场,向群众宣传杜绝铺张浪费、倡导文明新风的思想观念,受众460余人次。
理论宣讲+美德健康
“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围绕诚实守信、家风建设等方面开展宣讲活动共计15余次,受益群众达300余人,进一步发挥了道德模范示范引领作用,让美德健康宣讲深入群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辖区群众文明素养,形成追求高尚道德品行的社会风尚,倡树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
理论宣讲+红色故事
为了传承革命精神,激发爱国情怀。“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邀请“五老”志愿者为学校的师生讲述张劲夫同志在革命战争年代舍生忘死、保家卫国的英雄事迹,全校师生倍受教育。“理论宣讲+红色故事”宣讲活动共计开展10余次,受益师生达200余人。志愿者结合本地革命文化特色,讲述可歌可泣的先烈故事,将爱党爱国爱家乡融入育人全过程,让青少年懂得要时刻珍惜革命先辈用殷红鲜血和宝贵生命换来的美好生活,让红色基因入脑入心,大力激发了青少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理论宣讲+非遗文化
为了引导青少年学生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邀请包公镇大邵洋蛇灯非遗文化传承人邵二勇走进校园,向学生讲解洋蛇灯轧制技术,让学生体味到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激发了学生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增强了青少年关注、挖掘、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共开展“理论宣讲+非遗”宣讲活动12余次,共计60余人接受培训,在青少年心中埋下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
理论宣讲+政策
为了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政治理论修养、思想道德素质,及时把党的创新理论成果送到千家万户,“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开展政策理论宣讲活动共计10余次,受益群众达450余人次。志愿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和各项惠民政策,推动党的政策理论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有力引导群众对党的创新理论政策理解把握,让理论政策与群众“零距离”。
“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将继续创新“理论宣讲+”模式,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使宣讲效果更接地气、更加深入人心。(陈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