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萧县杨楼镇多措并举,把农家书屋建设成为有书读、有人管、有活动有吸引力的“文化加油站”,让农家书屋“动起来”“用起来”“活起来”,取得了显著社会效益。
强化规范化建设,把农家书屋“动起来”。该镇以问卷调查、入户走访多方征求意见等方式,多渠道搜集村民阅读需求,每年都新进更新50多种图书,每年给各行政村添置价值1000元以上的图书。为了真正把农家书屋打造成村民喜闻乐见的“文化粮仓”和学习新技术的“新课堂”,杨楼镇宣委指导全镇各行政村严格落实建设管理,“十有”“七规定”标准,严格执行建设、管理、维护、使用4个关键环节,选好管理人员、用心管理好图书、学习运用好图书。全镇14个行政村农家书屋5年前就实现全覆盖。
强化多载体推进,叫农家书屋“用起来”。该镇大力推广“农家书屋+”模式,通过与党建、村民致富典型、“三下乡”“读报用刊”先进个人等资源整合,让书报在村民中“尽其用、发起光”。特别是新庭村创新实施的“农家书屋+教育”行动,搭建“爱心课堂”,有针对性地开展国学等特色班,并结合高校暑期、寒假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定期邀请省内高校优秀生志愿者来村与学生、村民交流,形成长效帮扶机制。目前,开展爱心课堂28次,开展高校暑假大学生“三下乡”活动16次。
强化聚合力提升,让农家书屋“活起来”。为有效转变部分农家书屋书籍闲置、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杨楼镇创新开展农家书屋示范点建设,广泛动员全镇集中精力选树1至2个先进行政村作典型,通过经验交流会助力其他村农家书屋实现新提升,带动其他村逐步形成聚人气、有活力、可持续的“家门口”学习交流场所,切实打通为村民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张炎 李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