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乡村振兴
“我们家”有个老书记
来源:沈宗慧 戈云扬 2022-12-02 15:37:25 责编:代明俊 夏朝阳

联三村有个老书记,他的朋友圈晒满了有关村子的图文视频,他亲切地称呼村子为“我们家”,他与村子的发展同频共振,他就是阮凤玉,一个热爱乡里、奉献半生的建设者、传承者、守望者。

“我们家”的建设路,难搞呦

“搞美丽乡村建设,怎么搞,谁来搞,我们那时候心里是真没底啊!”一声感叹,让阮凤玉回想起了建设初期的“窘境”。项目规划,难!环境整治,难!思想教育,难!

联三村,这个坐落于南陵县西北部的小山村,像一颗翠绿的宝石镶嵌在上面,其丰富的林业资源和自然风光成就它独特的美丽乡村建设之路。

2013年4月,联三村板石岭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到如今,已经先后建成板石岭景区、铜山阮景区,老虎山景区在今年年底也即将进入验收阶段。

说到景区建设,前联三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阮凤玉最有发言权:“搞生态旅游开发,我们是真的不懂,一开始以为就是修修路,也不敢放开手脚干,怕后续资金跟不上。老百姓们也不懂为什么要搞这个,思想观念的落后一直是我们想方设法解决的问题。”

阮凤玉在处理工作上的事务。

作为老一辈领导班子的领头人,阮凤玉愁的快白了头,没有一点规划设计经验的他,一点一点修改设计图纸。“我们那时候都是边建边改,干部村民齐上阵,每个人都提一点点意见,图纸也一点点改善,一点一点打磨才有了现在的板石岭和峒山阮景区。”

提到最难做的思想工作,老书记没有太多犹豫,脱口道:“三清三拆难啊,路边破旧的老屋子没人住,想拆掉,村民不让拆;老式的厕所不符合美丽乡村的建设标准,想重建,村民不让建;一些土地计划用来搞绿化,想清理,村民不让清。”

阮凤玉往椅背上一靠,叹了口气:“那时候都是一户一户村民家的挨个儿跑,他们不懂,我就一步步解释给他们听。观念上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得慢慢来。”

破旧的老房子。 摄/沈宗慧

“我们家“的生力军,壮大喽

2018年,阮凤玉结束了他14年的村干部生涯,退居二线调任至李家发烈士纪念馆。他原来的岗位交给了“85后”女青年姜英接任,年不过四十的她已经成为了新一代领导班子的中流砥柱。

“基层工作繁琐,待遇也不高,2014年,我们一个月的工资只有不到两千块钱。”阮凤玉告诉记者,“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新生力量一直很少,我就在附近各个村子寻访打听,姜英就是那个时候被我招进村委会的。”

进入村委会的姜英从计生专干(计划生育工作)做起,工作上的踏实认真和干练凌厉阮凤玉都看在眼里。基层工作多是跟老百姓打交道,如何取得他们的信任,这是一门学问。“组织部来我们家这边视察工作,我就推荐了姜英,她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大家有目共睹。“

来到联三村村委会,办公室里,姜英一边接听电话,一边整理桌上的材料。刚结束一个电话,“铃铃铃……”,一通电话又立刻打进来,“胡书记,我要去下面村子一趟。”姜英一边接着电话往外小跑,一边向屋内喊道。办公室的桌上摆放着一杯水,满的,冒着热气儿的,就像声音微哑的她,精神气饱满,满腔热意。

“除了姜书记,高金祥副书记也是我一手提拔上去的。”提起现如今的领导班子,阮凤玉语带自豪,“这几年好多年轻人都返乡了,村委会的队伍一步步壮大,年轻力量越来越多啦!”

联三村新一代领导班子。 摄/沈宗慧

“我们家”的产业路,盼望呦

“建好了容易,维护难呐。”这是这个58岁老书记由衷的感慨。

基础设施建设好了,接下来便是旅游产业的发展,在镇政府以及村委会的带动下,联三村成立了专业合作社,想要发挥集体经济效益,但现实却与设想存在着差距。

联三村的竹林资源丰富,有接近一万亩的竹海,村委会希望整合竹林的经营权,发展竹制品加工产业链,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但零散的竹林所有权让这个想法难上加难。

“老百姓不愿意把使用权让给集体,他们宁愿把竹子当柴火。”阮凤玉无奈道,“村里也有竹制品加工点,但大多是竹签、竹丝这种粗加工的产品,卖不了多少钱呐。要想靠竹子致富,这条路还远的很哩!”

竹签等粗加工产品。 摄/戈云扬

虽然已经离开村委会四年了,但是老阮依旧心系联三村的产业发展。他知道现如今林业资源开发最大的阻碍是资源的整合问题,希望村委会能多做村民的思想工作;他了解林下经济的发展趋势,希望借此发展联三村特有的金蝉花虫草药材的种产销一体化;他知晓外商投资的重要性,希望联三村的发展前景被更多人看到。

退居二线的阮凤玉接受记者的采访。 摄/沈宗慧

离开是为了更好地守望,即使退离了一线工作的岗位,阮老书记仍然以另一种方式见证着家乡的发展,正如他对记者说的那样:“我盼望着,在我有生之年,可以看见我们家真正的发展起来,环境美、人丁旺、产业兴,发展成名副其实的美丽乡村!”(沈宗慧 戈云扬)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