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的南陵县何湾镇,太阳结束了自己一天的“营业”,街道上的商家陆陆续续关店回家,姚永平和老伴关掉店铺门前的白炽灯,拉下了老糖坊的卷闸门,只有门口的“雯婷糖坊”霓虹招牌依旧闪烁着。夜深后的何湾街道,一阵阵令人沉醉的香甜打破了夜的寂静,寻味而去,那甜蜜正从雯婷糖坊的侧门传来。走进门去,一间不大的房间里却站着三四个人,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熟练地创造“甜蜜”,其中就有姚永平和她的老伴。
姚永平的店铺 胡胜东 摄
位于芜湖市南陵县的何湾镇自古就有家家户户做糖的传统,一锅又一锅的麦芽糖在高温地熬制之下水分蒸发殆尽,随后便是加入各种已经炒熟的主料,有黑芝麻、花生、炒米等。倒入锅中和麦芽糖充分搅拌过后,将其均匀地放入方形模具中冷却定型,待糖尚有余温时拿出来切成长方形片状,最后称重装袋。
糖放入模具定型冷却 胡胜东 摄
“我开始经营这个铺子做糖已经15年了,我们这个铺子是从我奶奶那一辈传下来的,十几岁的时候就开始帮家里人做糖了,那时候家里穷嘛,没条件念书就想着帮家里干活,看着家里的大人做糖,不知不觉就学会了。”姚永平一边继续着手里的活一边回忆道,“我们这里的人以前家家户户都会做这个糖,而现在以前会做糖的老人大部分都干不动了,家里的年轻人都到外面去打工挣钱,很多人家就没人会做这个糖了,但是我们这里每到过年过节家里都要备这种糖,再加上很多人都是吃这个糖长大的,从外地回来后就想着这一口家乡的香甜味,所以我开着这个糖坊生意还是很不错的。”
每天早上姚永平都会准时打开糖坊的卷帘门,随后便是将商品整齐地码放在货架上,忙碌的身影穿梭在小店的每个地方,每件事亲历亲为是她多年开店留下来的习惯。“我们老两口在老家开着这个铺子,忙的时候亲戚都会过来给我们帮帮忙,也不会很辛苦,一年下来赚点小钱自己用用,再加上在家里的田里自己种种菜,养养鸡鸭鹅,日子过得还是不错的。”当问到家里的孩子时,姚永平的脸上便止不住地微笑起来,“我家里2个女儿和1个儿子,大女儿开着自己的电商商铺,二女儿和儿子都有着自己稳定的工作。大女儿和二女儿的名组起来成了我们现在铺子的名字,每年孩子们过年过节回来都惦记着家里的这一口糖。”而谈到儿子时,姚永平的脸上的微笑中参杂了一丝忧虑,“我现在其他的事情都不担心,就希望儿子可以早点成家,这样我也不用那么操心了。
对于自己家店铺的未来,姚永平和她的老伴很平静地说:“自己家的手艺能不能传下去都随意,传下去也没什么了不起的。每个孩子都有着自己的事业,在外面都扎下了根,只要孩子们可以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就行了,像我们这样的小镇也留不住他们这些年轻人。等我们也老到做不动了,就把店关了回家安心养老。”
姚永平和她的丈夫 杨雯 摄
对于姚永平老两口来说,糖坊是自己的前半辈子,40年的光阴都融在这一口糖锅之中。而儿女的幸福是自己的后半辈子,将自己融入进了家庭的欢声笑语中。夜幕再次降临何湾镇,街道上又传来阵阵甜蜜。(胡胜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