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上午,郎溪县十字镇李村的老戴养殖场负责人戴涛和往常一样提着鱼食来到鱼塘边。
“天气转凉了,鱼习惯在水底藏着,别看现在水面平静,一投食就全上来了。”戴涛边说边用塑料瓢敲了敲盆底,“咣当”几声响,随后一瓢鱼食洒下鱼塘,鱼儿们纷纷聚拢吃食,时不时跃出水面,溅起层层水花。看着争相抢食、活力十足的鱼苗群,戴涛开心地笑了。
41岁的戴涛是十字镇李村村民,长期在外从事房地产销售,这几年逐渐走上稳定的生活,2020年他的事业遭遇瓶颈期,便毅然决然地决定转型发展,凭着对养鱼的兴趣和热爱以及对养殖市场前景的良好预期,戴涛辞去朝九晚五的工作,回家开始从事鱼苗养殖。
“如今农村当家塘修得好,水源有保证,适合发展淡水鱼养殖,比起养成鱼,一整年都要在鱼塘边守着,耗时耗力,现在养鱼苗,见效快,其余时间还能跑市场、学技术。”戴涛说。眼前这个基地有40亩水面,有青鱼、鲑鱼、草鱼、家鱼等品种鱼苗。
物流业的高速发展让“活体运输”更加便利,也让戴涛的鱼苗“游”向了全国。从开始养鱼苗之时,戴涛便通过电商平台拍摄视频宣传推荐自己的鱼苗场,成为互联网上的“养鱼家”。“别看我家的鱼苗个头不大,但销路不愁,如今我的鱼苗从6月份开始出售,收益在14万元,大部分来自电商平台。”戴涛指着正在打包鱼苗说道。
小小鱼苗搅活了乡村振兴这“一池春水”,在戴涛的带领下,全村村民纷纷利用自己空闲水面发展成鱼养殖,见此情形戴涛成立秋民农业合作社。“我这边计划前两年主要是开发鱼苗,再通过1到2年时间,农户养殖的野生鱼卖到大城市,带动他们增收。”谈及未来发展,戴涛信心满满。
发展鱼苗是该镇发展特色产业一个缩影,近年来,十字镇用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积极打造“一村一品”,引导扶持全镇各村(社区)培育特色产业,同时,抓好科技强农,加强科技特派员的选派,提高农业发展效益,给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带来了好“钱”景。
“接下来我们将追求特色产业‘再优化’,抢抓‘美丽花木·天际茶海’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创建机遇,谋划申报项目,追求‘一村一品一业’,积极推进皖东南花木大市场二期建设,打造皖南和苏浙皖边境最大的苗木交易集散地,着力培育茶产业、苗木产业2个产值达10亿元以上重点产业,助推群众增收致富,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该镇相关负责同志表示。(余克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