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东县包公镇青春社区作为“四事四权”工作法县域试点地区之一,坚持党建引领,以“四事四权”工作法为抓手,以“六尺巷”文化中的礼让精神为切入点,创新打造新时代青春“六尺巷”,不断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破解群众生活“幸福秘钥”。
党员问事察民情,“敲门行动”问需求。社区依托网格队伍实施“敲门问事行动”,开展日常巡查走访、收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近日在社区塘西村民组的走访中,网格员黄应德发现所辖网格中有两户村民因出水涵维修问题,一直没有达成共识、僵持不下。村民黄永标认为出水涵位于邻居黄伟民家门口,因而坚持要对方负责维修;而黄伟民则声称对方解决。针对该问题,网格员黄应德耐心倾听具体事宜、并及时记录到《民情日志》中。
群众说事聚民意,“逢四说事”听急难。社区为畅通与群众沟通渠道,通过打造说事平台,创新开展“逢四说事”活动。每月逢4日、14日、24日,在党群服务中心、社区老粮站、青春广场等场所,社区党委组织利益相关群众和网格员前来说事。11月4日这天,在接到社区和网格员通知后,有不少群众来到青春广场说事。塘中村民组村民黄永标反映村民黄德朋在塘梗上开荒伐树问题,二人协商未果后,借着“逢四说事”的契机前来说事。
代表议事纾民困,“五老”、代表提议案。为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激发村民自治活力,社区专门组建一支“五老”队伍,从村民代表、“两代表一委员”、网格长、“五老”中又遴选人员成立群众代表议事会。针对此次党员问事的出水涵维修问题以及群众说事的塘梗开荒伐树问题,社区党委分析研判后,交由群众代表共商共议。代表们围绕水涵维修问题及塘梗开荒伐树问题的产生原因、争议焦点进行充分讨论,对所议事项形成建议方案。
支部办事解民忧,“一事一评”作反馈。青春社区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对党员问事、群众说事、代表议事全过程领导。针对群众代表议事会提供的建议方案,在社区“两委”会议讨论后,交由“两委”成员崔艳花、黄志勇和“五老”成员黄永祥前往调解。在出水涵现场,黄永祥引用“六尺巷”的佳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双方最终各自礼让三分,达成共同出资出力的共识。在塘中组塘梗上,两委成员向双方摆事实、讲法规,伐树收入归村民组所有,双方最终达成一致。事情办结之后社区安排专门人员填写《事项办结反馈表》,当事村民对评议和调解结果表示满意。
青春社区基于“发现-研判-解决-反馈”的“四事四权”工作法的闭环思路,发掘和弘扬“六尺巷”文化的礼让精髓,有序开展社区治理工作,切实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社区)”。下一步,社区将进一步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创新发展“四事四权”工作方法,开创基层社区治理新局面。(魏邦霞 吴保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