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正值秋收秋播的好时节。位于岳西县田头乡柳畈村小六中药材种植基地里一片繁忙,一部小型挖掘机进行锄草、清沟,整地作业,余小六带领十几个村民正在播种辛夷、黄精的种子,每三个人一组,破土、点籽、浇水,分工有序,构建出一幅乡野秋播耕耘的画卷。
今年50岁的余小六,是土生土长的田头乡柳畈村人,1998年毕业于菖蒲华正职业高中的他,凭借学习综合农业的专业优势和对中药材的浓厚兴趣,1999年在菖蒲镇经营一家中药材收购站,从收购、加工、销售中药材到着眼种植中药材,一干就是23年。2011年,在田头乡党委政府鼓励支持下,余小六成立了岳西县小六中药材专业合作社。
“2022年我在山东淄博购回500公斤辛夷种子,300公斤黄精,在基地里进行套种繁殖育苗,经过半个月的时间,基地50亩播种任务顺利完工了。”余小六高兴地说。
余小六充分掌握中药材的特点,此次采取的是“草本”与“木本”“高杆”与“低杆”的间作方式。为抓住当前秋耕秋播的有利时节,他在当地雇请十几名男、女村民,分别以170元、100元每天的工资标准,发挥“合作社+农户+入股分红”的带动模式”,来发展种植中药材。“这次请挖掘机、支付土地流转资金、购种子、支付村民工资等费用花了20多万元,预计500公斤辛夷籽,能育苗辛夷2百万株,按市场最低价格0.2元每株计算,还是能挣不少钱。”余小六谈起中药材种植,自己挣钱的同时,能有效带动农户增收,信心满满。
余小六发展中药材带动农户增收,眼前50亩基地只是他产业的其中之一。十年前,余小六就以敏锐的商业头脑,在柳畈村张屋组、余屋组,和农户达成合作,自己出钱购买苗木,农户出地的合作模式,在农户茶园、桑园套栽丹桂300亩,既不影响农户自身采茶,每年还取丹桂花粉及绿化苗木出售,收益和农户分成。“小六中药材合作社在我家地里套载了23亩丹桂,除了茶叶收入,每年卖花、到合作社务工能为家庭增加六七千元的经济收入。”柳畈村余屋组余六生说。
不仅如此,2007年,余小六还在柳畈村流转百亩山场发展栽插中药材厚朴产业,经过十几年的培植,百亩厚朴林木高大挺直、密密层层。“厚朴可以取花、籽、皮、根销售,这百亩厚朴每年仅卖花一项,就有七八万元的收入,是山上的‘绿色银行’。”余小六一提起厚朴的经济价值,难以掩饰心中的喜悦。
余小六能带动大家将中药材的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与合作社规范管理、诚信经营的理念是分不开的。据他介绍,合作社有66名成员.其中11户为脱贫户,笔者在该合作社“成员证”上获悉,柳畈村余屋组余风青2012年入股8万元,当年分红收益5200元,其中2021年分红6300元,算最高的一笔。“农户入股分红的收益和合作社经营的收益挂钩,而且社员在中药材销售上有资金往来,也有对应的收入。”余小六说。
据了解,2021年,“岳西县小六中药材合作社”从收购、加工、种植、销售中药材来看,总销售额创历史新高,达500余万元,带动周边300多农户稳定增收。余小六扎根乡村20多年,致力于中药材发展,得到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和认可,先后授予岳西小六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及本人“优秀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岳西县新型职业农民”“岳西县产业带头人”等称号。
今年9月份,余小六应邀参加安徽省“耕耘者振兴计划”培训班,余小六就所学知识和感受上台演讲,赢得阵阵喝彩。余小六谈到此次学习最大的感受:“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用,把培养一个人,带动一个村的目标落实到产业上来,为乡村振兴作贡献!”
“爱国、尚农、勤勉、诚信”八个字挂贴在余小六办公室的墙上,他说:“这八个字是合作社做强中药材立业兴农的‘基石’,缺一不可。”余小六用行动在乡村诠释了何为一名“最美耕耘者”。(蒋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