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吹响乡村振兴号角以来,涡阳县西阳镇始终坚持产业振兴统领乡村发展全局,充分挖掘本地资源,以“一村一产业”为抓手,因地制宜利用乡村资源发展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夯实基础。
推进“村企合作”,助力乡村振兴
充分盘活现有房屋、厂房、土地等,通过闲置校舍、房屋租赁、作价入股等方式,为小微企业解决生产用地问题。大力开展“迎老乡、回家乡、建故乡”招商推介会,将玻璃杯、手工艺品、塑料制品、纺织等产业生产作业流水线引进到老百姓家门口,实现群众家门口就业。利用闲置宅基地解决翰丰手工制作厂用地问题,吸引返乡创业,带动300-500余人就业,人均月工资2000元以上;利用解沟村闲置校舍解决鼎徽食品厂用地问题,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4.5万元,解决村内30余人就业。
目前,我镇发展村级小微企业39家,解决村内就业600余人,年产值1.6亿,逐渐探索出一条村企融合发展的路子。
做实“两强一增”,助力乡村振兴。
该镇立足实际、精准定位,因地制宜,围绕打造农业强镇的目标,谋深做实“两强一增”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一是聚力科技强农。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选派9名特派员,并聘请4名安徽科技学院教授开展农业科技点对点帮扶,实现科技特派员驻村全覆盖。强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围绕“一村一产业”大力发展优质小麦、优质玉米和大豆,推进设施农业、食用菌、红薯、果蔬等特色产业发展。李震家庭农场流转土地600亩种植薯类。春薯采取地膜加滴灌技术可以提前上市填补市场空白。夏薯通过窖藏避开了集中上市到春节前后出售亩效益在3000元以上。举办西阳镇“两薯”技术交流培训会及技术交流会。该镇及周边种植户收益200余人。现在带动种植马铃薯800余亩,红薯2000亩。帮扶带动贫困户15户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60人就业。
二是聚力机械强农。依托守青农机专业合作社,积极引进新型农机技术,补齐农机推广应用短板,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合作社现有各类大型农机102台,合作社占地面积6000平方,库房面积2500平方。推广金沙河股权联盟模式,加快土地流转步伐,推广“一块田”“全程托管”“菜单式托管”等模式。2022年,守青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业量超20万亩,实行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托管面积6万余亩。因机械强农贡献突出,合作社理事长李守青2021年被国务院评为全国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
推动电商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我镇立足本地特色资源,积极扶持农村电商发展、搭建农产品销售平台,在电商和乡村振兴之间“修路搭桥”,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电商助力乡村振兴新路径。
一是“电商+企业”跑出经济加速度。西阳鼎徽食品和恒路玻璃杯厂,受疫情影响,产品滞销,企业一度陷入困境,如今在该镇“四最”营商办的指导帮助下,不仅解决了销售问题,还走上了“电商+产业”的新路子,依托电商网络平台,鼎徽食品与各地原料、销售企业开展广泛合作,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目前恒路玻璃杯厂线上年销售额500万左右,西阳鼎徽食品线上年销售额2000万左右。
二是“电商+农业”打造致富新引擎。我镇挖掘当地特色农业,开展线下电商培训,指导农户利用电商经营销售,将李震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伟侠果蔬、祥和农场生产的特色农产品,通过电商远销全国各地。2021年,我镇线上销售额超1000万元。祥和农场生产的优质蔬菜远销日韩等国。
下步,该镇将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打造“一村一产业”新亮点。依托本地有实力的企业和电商平台,持续推广一块田和大托管,大力发展薯类种植加工、果蔬种植销售、生态观光旅游等产业。着力培养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民增收。用现代工业思想谋划农业发展,围绕“园区建设、工业加工”主线,向前向后延伸产业链,引进与培养壮大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增进农业提质增效。强力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快扩大农业功能。依托西施文化园、阳港产业园,打造西阳工旅融合小镇;围绕一号公路和涡河景观带建设,建设莓好解沟品牌;充分利用范蠡安置小区的人口聚集效应,结合周边果蔬种植,大力发展农家乐、民宿、采摘园项目加快三产融合步伐。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西阳镇实施乡村振兴的步履更加铿锵、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更加稳健,干部群众底气增厚、信心倍增。西阳镇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勇开“顶风船”、开好“顶风船”,大力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的“三牛”精神,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奋力谱写西阳乡村振兴新篇章。(张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