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萧县闫集镇通过建项目、稳就业、兴产业,健全联农带农机制,激活脱贫户增收新路径。
建项目,促增收。该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补齐基建短板。经过多年的发展,该镇逐渐形成以310国道、302省道、009乡道为骨干“两纵一横”的交通网络。产自刘店村的羊肚菌、高楼村的辣椒种、赵堂村的蔬菜借由便捷的公路经销省内、远销省外。去年,刘店村珍稀食用菌基地投产,每年直接为该村带来近70万元集体经济收入,务工用工60余人,为群众带来土地租金收入15万元。
稳就业,促增收。面对经济下行和疫情反复的双重压力,闫集镇坚持“稳”字当头,把稳岗就业作为巩固脱贫成果工作的重中之重。他们结合环境治理、秸秆禁烧、道路养护、卫生保洁等工作开发了518个公益岗,新开发24个防溺水公益岗。
闫集镇通过集中摸排和电话抽查及时完善国网务工信息,现有脱贫人口和监测人群就业1748人,比去年增加1.63%。该镇落实脱贫人口外出务工一次性交通补贴政策,为230名脱贫劳动者发放补贴11.01万元。配合相关部门开展欠薪清理行动,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兴产业,促增收。闫集镇大力推行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奏响强村富民交响曲。截至目前,闫集镇11个行政村全部开展了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流转土地8400余亩。
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坚持市场化运营模式,将集约的土地与能人大户合作经营,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社员群众以土地租金为保底收益。夏粮丰收之际,杨庄、刘店等村将土地租金发放到村民手中,让社员群众提前感受到丰收的喜悦。靠着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与羊肚菌种植基地土地租金两项收入,今年刘店村村集体收入有望突破100万元。
闫集镇持续发展特色产业,现如今已形成蔬菜种植、辣椒制种、珍稀食用菌种植为代表的南北两翼特色产业发展带。在高楼村皖椒制种的辣椒基地,每逢辣椒授粉、辣椒采摘,便产生大批就业岗位,带动周边村民实现就近就业。除了以务工方式带动村民,刘店村的珍稀食用菌基地还将部分种植大棚分包给村民,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共享销售渠道,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闫集镇将继续围绕“3+1”促增收模式,即通过建项目、促就业、兴产业三项措施实现农民增收。科学谋划明年的项目库建设,补齐基础设施、产业发展设施短板,为发展蓄能。
继续落实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补贴政策,搭建好务工就业平台,做好就业服务与就业保障工作。依托辣椒制种、食用菌种植等特色产业基础,支持龙头企业开展品牌化经营,做大做强特色产业。盘活现有扶贫工厂、种植大棚等固定资产,开展市场化经营。大力推行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行动,进一步优化利益共享机制。(殷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