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皖北广袤的田野里,玉米将熟,豆荚饱满,丰收在望。
为促进安徽大豆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助力涡阳“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推动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专项顺利实施,9月19日至20日,安徽省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在涡阳县举办了“大豆新品种新技术暨涡阳大豆产业融合发展”培训班。
培训班采取“线上+线下”的授课方式,邀请了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吴存祥研究员、东北农业大学李杨教授、吉林农业大学于寒松教授、农业农村部南京机械化研究所金诚谦研究员、安徽省农科院赵伟研究员、亳州市农科院姚莉研究员等知名专家,就大豆育种、高产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全程机械化生产、大豆加工与副产物综合利用等技术作了讲解。
涡阳大豆种植大户、大豆加工企业技术人员、大学生科技特派员、涡阳县科技特派团签约服务主体等90余名参会人员,还到涡阳“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安徽爱家食品有限公司,观摩了传统酿造调味品机械化、标准化生产技术与副产物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新成果展示。该项目负责人、省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副所长程江华介绍了相关科技成果转化带来的喜人成效。
程江华表示,此次培训将科学理论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易于学员们学习和领悟。现场观摩让大家看到了科技新成果给大豆产业发展增添的新动能,增强了学员们对大豆产业全产业链的认识和理解。
参加此次培训的大学生科技特派员司娜娜说:“授课老师都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听了他们的讲解,学到了很多大豆种植和加工的新技术,了解到国内外大豆产业发展的新趋势,还加深了对科技强农工作的认识,有助于提升我们的履职能力。”
涡阳县科技局局长张新文介绍,涡阳大豆产区土壤由早期河流淤积而成,富含钾、钼等成分,耕性良好,保水保肥能力强,非常适宜豆科植物生长。全县大豆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左右,是安徽高蛋白大豆种植第一大县。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涡阳的美食多与大豆有关。“涡阳大豆”2017年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证书。
“涡阳大豆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高蛋白,同时异黄酮、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成分含量也较高,特别适合加工豆制品。”程江华表示,近年来,涡阳县政府围绕大豆产业“提质增效”做文章,引进大豆深加工规模企业,为大豆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其中就有安徽爱家食品有限公司,该公司生产的大豆油、酱油、黄豆酱等,以涡阳优质大豆为原料,产品畅销全国各地。
据了解,涡阳“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涉及该县马店集镇、龙山镇、西阳镇、高炉镇、星源街道、天静宫街道共6个镇(街道)的62个村(社区),其中耕地面积36.41万亩,大豆种植面积35万亩。
该园区联手省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围绕大豆种业提升、标准化原料基地建设、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提升、豆制品加工等,加强规划建设,致力科技创新;通过“种植+加工+科技”模式,延伸大豆产业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整体提升大豆产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安徽党媒云乡镇融记者 冯长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