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文明发展,离不开志愿服务精神源源不断地融入。近年来,保定街道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精心设计志愿服务项目,构建点多面广、功能完备的志愿服务圈,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切实做到把文明“送”到群众门口、“种”在群众心头,实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图为开展关爱未成年人活动
搭平台,齐设施,铺开志愿服务“覆盖面”。在建好和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方面下功夫、做文章,聚焦凝聚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通过整合党群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农家书屋、健身室、文化广场等现有公共服务阵地资源,打造出满足居民多元化需求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起了“事有所应、乐有场所、学有课堂”的阵地平台。优化“文明实践+便民服务”实践模式,以便民为目的,常态化开展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等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将实践站打造成为思想建设的“主阵地”、文化建设的“主战场”、文明传播的“主渠道”。
图为开展公共服务日活动
建队伍,增活力,拓展志愿服务“朋友圈”。志愿者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体力量。保定新城社区打造“资源优势+品牌效能+长效机制+文明实践”的工作模式,建立“1+6+N”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体系,建立“6+N”志愿服务队伍,实行“常态派单+个性点单”的定制志愿服务模式,满足不同层次群众的个性化需求,让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更加精准,推动文明实践触角延伸至“最末梢”。通过健全组织体系、完善运行机制、拓宽服务渠道,凝聚了社区“组织力”、实践“服务力”、文化“感染力”。
图为开展我们的节日活动
多元化,促实效,激活志愿服务“动力源”。坚持“群众在哪里,需求征集就在哪里,服务群众就到哪里”,切实解决群众需求征集不全不细不到位的问题,满足群众现实需求,保定新城社区利用微信网格群和志愿者入户走访、调研等形式,牢牢抓住居民需求、社会需求的“共振点”, 做深“文明实践+”文章,实现品牌引领文明实践赋能增效。做足“传统节日+”结合文章,将文明实践活动有机融入到传统节日中,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开展开展形式多样、“适销对路”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更好地满足群众需求。
下一步,保定新城社区将继续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凝聚合力、践行文明”的导向作用,把实践阵地延伸到群众身边,不断促进文明实践活动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激活文明实践的“新细胞”。(王文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