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炎炎,骄阳似火。青阳县庙前镇双桥村种田大户丁金友一天也没有闲着,他一边在加强中稻管理,一边仔细查看再生稻的长势。看到再生稻长势喜人,一天天地生长成熟,像是在广袤的田野里铺就出一片金黄的地毯。丁金友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据了解,双桥村种田大户丁金友是一位种田方面的行家里手。从刚开始小规模种植积累了一定种田经验,到规模化、机械化种植已经有十几个年头了。2022年他在本地村民手里流转了250余亩农田种植水稻,其中种植再生稻100余亩,中稻150亩。家里旋耕机、收割机、运输机等农机一应俱全,他在2022年初又添置了一台大型收割机,在方便自己的同时帮助周边农户收割。
“8月中旬,我种植的100余亩再生稻将陆续收割。头季每亩600公斤不成问题,二季也能达到300公斤左右。再生稻收割和后期管理都非常讲究,头季水稻收割时,只割稻株的上三分之二部分,保留下面三分之一植株和根系,收割后每亩及时追施10--15公斤尿素作为芽肥,收割后10天内再施5公斤尿素,施好这两次肥非常关键,后期管水更要精细,采取间隙灌溉,肥料施下去后让它自然落干,这些措施都是确保二季高产的关键。”谈到这些经验,丁金友头头是道。
再生稻作为一种“一次播种、两季收获”的水稻栽培方式,具有省时、省力、省资金、米质优、口感好等优点。为提高种田效率,再生稻减少了插秧环节,生产方式也更加 绿色、健康,且具备米质优、口感好的特点,深受市场青睐。
为保障再生稻高效稳定发展,庙前镇在再生稻备播、播种、管理的关键时期,镇科技特派员通过举办讲座、深入田间地头等方式,对种植大户开展品种选定、田块选择、科学育秧、病虫防治等方面给予农户技术指导,解决生产环节中的关键问题。经过全镇上下不懈努力,2022年,庙前镇早稻(再生稻)播种面积达1800余亩,在种田大户的精细管理下,再生稻普遍长势喜人,头季即将开镰收割。田野里沉甸甸的稻穗勾着头微笑着,在风中不停地扭动着纤细的腰身,似乎正在热切地呼唤着农人,今年又是个丰收年。(张小羊 傅明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