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公路穿上“花裙子”,农村庭院披上“新衣裳”,绿带环绕围墙,淮河水碧波荡漾……时下,走进凤阳县黄湾乡,一幅生态和谐的美丽画卷在这里徐徐展开。近年来,该乡紧抓淮干工程和淮河行蓄洪区安全建设之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生态治理助推乡村振兴。
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群众环保意识
“阿姨,你平时有垃圾分类的习惯吗?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四种……”8月2日,在该乡老鹳村,环保志愿者杨陟正向群众宣传垃圾分类知识。
近年来,该乡针对乡村环境特点,将水环境保护、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垃圾分类利用、人居环境整治等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内容列为宣传重点,组织环保站、志愿者,通过印发宣传册、开展环保课堂、举办知识竞赛、媒体展播视频等方式,深入学校、企业、农贸市场以及淮河水源地保护区,集中开展环保知识宣传教育,增强群众环保意识和法治意识。同时,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的约束作用,将环境保护、生态保护纳入村规民约,让生态保护成为村民共识。截至目前,该乡已发放宣传材料3000余份,开展知识讲座6次,举办知识竞赛2次,绿色环保生活方式在乡村落地生根。
人居环境整治,扮靓乡村颜值
“再往前走就是居民区了,我们村是安徽省2019年首批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村里有自己的保洁队伍,还建有污水处理厂呢!”老鹳村村干部黄旗开指着前方自豪地说道。
近年来,该乡将人居环境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淮干工程、淮河行蓄洪区安全建设工作相结合,摸排汇总“清、拆、建、管”四本台账,实施村庄绿化、道路拓宽、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实现安置点卫生改厕、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全覆盖。2020年以来,该乡投入741万元,实施12个人居环境建设项目。先后完成老鹳村、吴窑村、牛王村邓家庄人居环境整治,清理垃圾300吨,联户改厕100户,完成河道清淤、配套景观绿化,乡村“颜值”大幅提升。
落实秸秆禁烧,打好蓝天保卫战
“大家都注意下,露天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烟雾,既污染空气,对身体也有害,同时有关部门也要依法进行处罚。”进村入户走访时,乡村干部不忘对田间劳作的群众嘱咐道。
近年来,该乡实施禁烧全年全域管理,一方面开展禁烧宣传进院落、进农户,着重讲解秸秆焚烧污染空气环境、危害人体健康、易引发火灾、造成农田质量下降等危害,使群众知危害、明政策;另一方面组织乡村干部、执法队员、老党员、志愿者等组成巡查小组,分片区负责日常巡查工作,对不听劝阻、顶风焚烧的当事人,依法进行处罚,做到以案示警。同时,鼓励农户将过剩秸秆和垃圾、落叶用于堆腐沤肥、育苗保苗,发挥秸秆应有的作用。
河湖林生态治理,实现清水绿岸
近年来,该乡建立“环长制”,以淮河、花园湖为依托打好邻水“生态牌”,大力整治天然水域、湖泊生态环境。为实现花园湖水质提升和湿地经济发展,2019年该乡完成花园湖围网拆除工作,启动黄湾社区安置点污水提升泵站建设,铺设污水管网2800米。按照“一河一策”的管理保护方案,针对境内主要河沟开展“清河、护岸、净水、去污”专项行动。建立“河长制”,乡、村7名河长实施常态化巡河巡湖,打击非法采砂,整治淮河“三无”船只,力保河湖生态环境持续向优,目前乡镇全域处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内。同时,该乡还建立“林长制”,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围绕实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目标,开展“四旁四边四创”绿化提升行动。2021年全乡植树造林150亩,2019年该乡被评为“省级森林城镇”,两个村被评为“省级森林村庄”,天蓝、地绿、水净、气新已成小镇常态。(葛晓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