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家住歙县森村乡黄备村92岁的抗美援朝老兵张连水异常的高兴,双手捧着刚收到“八一”建军节礼物——裱好的个人照片给老伴看,迫不及待地跟老伴分享自己的喜悦,照片中张连水佩戴当兵时获得的各类奖章意气风发。
7月27日,家住歙县北岸镇93岁的抗美援朝老兵潘有来收到了和张连水同样的礼物,老爷子若获至宝,坐着轮椅出门晒太阳都舍不得放下,紧紧地抱在怀中。
无独有偶,近日来,安徽省首届“最美拥军人物”84岁的老兵姚华亮(左一)、88岁的抗美援朝老兵陈世风(左二)、92岁的抗美援朝老兵陈荣华(右二)、93岁的抗美援朝老兵吴清和(右一)等30名老兵均在各自家中收到了同样的礼物。对于这些耄耋老兵来说,最有纪念意义的“八一”建军节礼物莫过于他们佩戴服役时期所获得的各类奖章的照片了,那无疑是他们军旅生涯最好的见证。
30名老兵照片的拍摄、洗印、装裱以及送达都是一名近七旬的老兵倪国初自费完成的,除了13人是找人代为转交,其余17人全是他一一亲自登门送达。上图为倪国初(左)在给抗美援朝老兵齐家义赠送照片时合影留念。老兵们住得较为分散,好些都住在深山里,需步行登山。连日来,倪国初冒着近40度高温不辞辛苦,自行驱车奔波千余里,只为了能赶在建军节前将装裱好的照片送到30名老兵手上。
服役期间,倪国初多次立功受奖,1979年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并立战功,退伍后,退役不褪色,在地方工作做一行爱一行,曾被评为全国税务系统优秀工作者。他同时还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平时习惯拿着相机四处拍摄。起初在寻找老兵、拍摄老兵时,他发现部分住在大山里的老兵一辈子都没拍过什么相片,基本上连一张单人照片都没有。老兵是一个时代的印记,如果不能为他们留下影像资料,若干年后那个时代的印记就彻底磨灭了,于是他就萌生了给老兵们拍照片做个记录的念头。八年前退休后,他便开始在黄山市境内一路寻踪写景,四处寻访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及新时期保卫国家、建设祖国的退役军人,在老兵们的家里、院子里、村口甚至田间地头,用镜头记录下老兵们的生活点滴和所获得的奖章证书,为他们建立影像档案。
这次为了满足老兵们的期待,把尊崇老兵进一步做实,倪国初从所拍摄的一百多名老兵中精心挑选出年纪较大且具有代表性的30名老兵,有新中国成立前的老战士,有参加抗美援朝的志愿军,还有“光荣在党50年”的老兵,也正好借着登门送照片的时机,再去好好看望这些老兵。“有时找到了老兵所在的村庄,最怕听到的就是老兵已经过世,对老兵们要抢救性拍摄纪录,越拍越少,我拍摄过的老兵都已走了好几位了。”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他最怕的就是他的镜头追赶不上老兵们一个个逝去的身影,为此他基本上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为老兵拍摄留影像中,不少老兵都住在深山,常常驱车几十公里后还要步行好几里陡峭山路才能到达老兵家中,每次不管走得浑身有多疲惫,在看到老兵胸前挂着沉甸甸的奖章,拄着拐杖站期盼地站在村口等待的那一刻他感觉一下子就值了。七八年下来,如今他已拍摄留存下一百多份珍贵的老兵影像资料。
“退休后全身心投入到为老兵留影像,除了表达对他们这些老兵们为保家卫国做出巨大贡献的敬意,更多是想全社会更加崇尚英雄,更加重视关注关爱他们,希望他们在生活中能得到更多的帮助。”倪国初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老兵们的事情他比谁都上心,除了日常拍照记录,老兵们若有诉求和困难,他都主动做好政策解释,同时与相关部门协调帮助解决。
虽然只是30份小小的“八一”建军节礼物,却充分体现出了倪国初大大的老兵情怀,生命不息奉献不止,无疑是对他最好的写照。他表示只要拿得动相机、跑得动,就要为更多老兵留下影像。曾经他拿着钢枪奋勇杀敌保家卫国,如今他仍旧像个时刻保持冲锋姿态的战士,只不过曾经的钢枪换成如今的相机,手拿相机马不停蹄四处奔走,努力用一张张老兵照片慢慢拼凑成那个时代的印记。(黄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