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既关系民生物资保障,也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日前,安徽银保监局联合省经信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发布了《金融支持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助力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致力于推动我省金融机构服务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助力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纾解小微企业融资难。
优化升级产品模式,力保企业资金不掉“链”
对于企业来说,满足资金链的贷款需求,便是解决了后顾之忧。结合工业、农业、服务业产业链供应链特点,针对金融服务堵点、卡点、断点问题,《指导意见》指出,要优化升级产品模式,畅通企业资金链。
在服务工业制造方面,要保障生产全程的资金供给。如推出订单贷实现“有订单,就能贷”,满足企业生产订单所需原材料备料融资需求;工业互联贷聚焦“真经营,能融资”,满足企业盘活生产经营商业信用需求,帮助企业把生产经营商业信用转化为数据信用、金融信用;货运物流贷“打通最后一公里”,满足货运物流企业、司机购车及日常运营所需的运费、油费、保险费、人工费等融资需求;应收账款贷实现“有应收,变现快”,满足企业将商业应收账款及时兑付变现;存货仓单贷聚焦“有库存,能变现”,满足企业存货、仓单等动产担保质押融资需求;信用升级贷实现“信用即财富”,满足商业信用转化成金融信用融资需求。
在服务农业生产方面,要提供重点融资保障。推出种业振兴贷,满足我省推进种业振兴、打造种业强省目标金融需求;推出智慧农业贷,满足智慧农业乡村振兴信贷需求;推出养殖活体贷,满足养殖主体高风险活体生物资产转化为可信抵押物融资需求。同时,在服务生活消费方面,扩大下游终端消费。如开展经销采购贷,满足下游经销商采购预付账款融资需求,扩大上游企业销售;消费场景贷满足消费者特定商品或服务消费融资需求。
保畅保通,延伸企业供应链
信用是企业融资的“通行证”。
为了支持企业信用传递,《指导意见》明确通过构建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一体化的风险评估及金融供给体系,围绕交易链,嵌入资金链和服务链,快速响应链属企业结算、融资、财务管理等综合需求,精准服务供应链运行,提升供应链运行效率,促进贸易达成与利益共享,通过资金和服务黏性,推动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供需对接和合作。
在加强保险风险保障方面,按照政府引导、商业保险机构运作、产寿险业务协同的原则,发展员工健康保险、企业科技保险、专利保险、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等保险业务,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保险体系,为企业抵补风险损失、实现稳健经营提供支持。推广贷款保证保险、贷款担保责任保险、出口信用保险等保险产品,为企业贷款获得提供保障。充分发挥保险资金长周期优势作用,支持保险机构依法合规投资知识产权密集的创新型(科技型)企业。
破“数字鸿沟”,打造企业数据链
数字时代,数字金融服务能力与数字技术的应用是产业链发展的强力“助推剂”。
《指导意见》提出,要提升数字金融服务能力,推动数字技术赋能产业链发展。依托我省数字赋能产业推动工程,鼓励金融机构打造数字化的产业金融服务平台,围绕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和重要产业链,加强场景聚合、生态对接,实现“一站式”金融服务。推进业务线上化,加强开放银行接口和统一数字门户建设,提供投资融资、支付结算、现金管理、财务管理、国际业务等综合化金融服务。推进函证业务数字化和集中化。支持金融机构依托各类政务公共平台大数据信息,建立完善产业链金融服务业务模式和信息管理系统,提升全产业链及跨地区金融服务水平。
同时,加大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产业“新基建”项目融资支持,支持大企业与我省羚羊网工业互联网合作,打造数字化样板企业。通过数据信息授信决策模式等盘活工业互联网企业数据资产,引导企业将大数据广泛运用于生产流程优化、成本能耗控制、销售资源配置等经营全流程,实现产业链供应链交易及信用生态的可测、可控、可视、可感,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李晓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