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郎溪县梅渚镇以党风带政风、促民风、优村风,推动乡村振兴,提高基层治理水平。
维护群众权益再强化。“小束,你来了,我正好有事情要向你反映。”梅渚镇复兴村纪检委员束志每天都会到村里转一圈,看到束志,村里的王大伯就立马迎了上来,“咱村安置区环境卫生差,窨井盖老化破裂,这万一下次掉个人下去,那可危险了……”
束志把王大伯反映的问题认真记录在随带的笔记本中。随后,他来到现场拍好照片,第一时间向村里汇报了相关情况。经过村委会与县开发区管委会思创公司多次协调,该公司逐个对窨井盖进行了查看,对几个老化、陈旧的窨井盖进行了更换。
拧紧小微权力“紧箍咒”。“小张,多亏了你们帮忙,我的低保已经办下来了,前阵子家里的西瓜也丰收了,卖得很不错,快来尝尝!”七月初,梅渚镇中房村纪检委员张娜娜走访时,迎头遇到了村里的困难群众吕大姐。
原来吕大姐丈夫今年年初意外身故,家中2个女儿还小,需要人看护,吕大姐无法外出工作挣钱,原本依靠丈夫的家庭一下子陷入了困境。张娜娜得知吕大姐家中变故后,上门走访了解情况,群众生活有困难,必须尽快帮助解决。次日,便带领帮扶小组来到吕大姐家中,经民政助理员等人现场确认,其符合低保申请资格。
这是村级纪检委员对困难群众进行“必看”的一个镜头。村级纪检委员在村务管理及运行过程中,群众遇到的困难或难题必看,涉及民生、扶贫、救助落实情况必看,把监督内容细化、量化。
除此之外,梅渚镇充分发挥村级纪检委员“贴身”监督的优势,对村级重大事务实施“嵌入式”监督。事前,村级纪检委员参与本村“三重一大”事项的讨论、决策,监督村级“四议两公开”制度执行。事中,对村集体决策的事项进行跟踪督办,对群众关注的农村“三资”管理、惠农政策落实等情况开展检查。事后,对支出账务进行审核把关,确保账票对应、内容真实。同时,主动到农户家中倾听群众心声,收集问题线索,以此,实现村务监督的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督。
打通监督执纪“神经末梢”。“咱村的土地整治是县里出台的补偿标准,在村两严格把关、村务监督委员会全程监督下进行的。村内‘三资’情况也已在村务公开栏内公示,请各位村民注意查阅……”。 定埠村的吕老,上岗不久就获悉部分村民对该村实施的土地整治工作有异议,认为村干部从中收受好处,并扬言要到上级部门去信访。凭借其担任网格员的丰富经验,他立刻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与联络该村民组的组长和党员一起对涉及土地整治补偿标准进行核查,并实事求是地把核查情况反馈给部分村民,打消了村民的疑惑,从而成功地化解了一起可能引起的信访案件,切实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都说村里工作复杂,相处久了,家长里短,邻里之间,也难免有磕磕碰碰。有了纠纷扯皮怎么办?有村民对村委会工作不理解该如何?村民希望有人来“主持公道”,这个人不一定是上级干部,很多时候是村里威望高、口碑好的长者。为了方便村民参与商议村级发展,让村民有矛盾可以心平气和坐下来解决,将问题化解在苗头。镇纪委聘请各村讲原则、有威信、作风硬、敢较真的党员干部,成立了一支27人的村务监督委员队伍,村务监督委员队伍的建设,将有效实现村级纪检监察全覆盖,将党的监督力量延伸到村组,充盈群众之间,实现了基层纪检监督的贴身服务。
该镇定埠村坚持“用百姓的方法解决百姓的事情”,在成立村务监督委员队伍的基础上,还村里设立了“村民说事堂”。对村级发展有好建议的村民,可以在“村民说事堂”说一说、提一提,村民之间有纠纷,让村民监督委员来评理。自运行以来,“村民说事堂”共接待村民说事20人次,收集村级发展建议5条,调解各类矛盾8起。
镇纪委通过定期听取村民监督委员会委员汇报近期工作开展和监督履职情况,对村民反映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促进了村里党群干群关系的和谐。
梅渚镇纪委把群众事当自己事,将纪律挺在前面,打通监督执纪“神经末梢”,让思想之弦绷紧,促进家风,民风,作风大转变。一幅村庄美、村民富、村风好的景象展现在众人面前。在梅渚镇,一个又一个像这样的村庄正在发生着“蜕变”……(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