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要闻
东至:稻虾连作 粮渔双赢
来源:冯长福 刘美花 2022-07-28 10:16:52 责编:方欢 喻寒松 夏朝阳

“7月份以来,不是很忙了,主要搞搞水稻田间管理。”盛夏时节,东至县育和农业发展公司负责人郑清华显得比较“悠闲”,只是隔三差五地到水稻基地看看苗情。

2019年,郑清华在东至县东流镇红叶村以每年每亩700元的租金流转水田109亩,探路稻虾种养产业。他说,每年最忙的时候是3月份至6月份,要全力抓好小龙虾的养殖管理与捕捞销售,经常起早歇晚。此前,郑清华在东至县城管理一家农贸市场,虽不直接做农业,但天天接触农产品,慢慢地就有了“农业情结”。

“搞稻虾连作,前三年处于保本状态,今年赚钱了。一是靠自己用心摸索,积累经验;二是靠县农业部门的科技特派员多次上门指导。”郑清华告诉记者,今年小龙虾的产量和行情都不错,亩产值2600多元;忙完龙虾,种上单季晚稻。“这个水稻品种,是列入国家一级大米的香稻品种。我每年都种,亩产量在1000斤附近。不直接卖稻谷,而是委托东流镇一家大型米厂加工成大米销售,年产高端优质大米约4万斤。”

​曾在上海打工近20年的曹李根,2019年返乡创业,也在红叶村流转了160亩水田,致力稻虾连作。“今年我用了‘繁养分离’技术,2月底我购进一批小龙虾早苗,到4月中旬成虾全部卖掉;4月20日之前再用自己育苗池繁育的虾苗,养一批小龙虾,到6月底成虾全部出售。两批小龙虾,亩产约120公斤。”曹李根介绍,他种的也是单季晚稻,有杂交籼稻和香稻两个品种,香稻只有35亩;杂交籼稻直接卖稻谷,香稻加工成大米销售。“年景好的话,一年纯收入大概在40万元左右。”

“稻虾连作就是利用水稻和龙虾生长的时空差异,虾稻互促,一水两用。水稻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微生物及害虫,为小龙虾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饵料,而小龙虾产生的排泄物又为水稻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物肥。由于虾稻共生,化肥、农药可分别减少50%、70%。水稻收割后,秸秆还可直接还田,培肥地力。”东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吴永清表示,在这种优势互补的生物链中,小龙虾及水稻的品质都得到了保障,破解了农民种粮不增收的难题。

东至县是我省有名的渔业大县。近年来,该县因势利导,充分挖掘农业资源优势,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推广“稻虾连作”综合种养模式,实现稻虾产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截至目前,全县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8万亩,年产小龙虾约9200吨、优质稻米约3.64万吨,预计稻虾综合产值在4亿元以上。

该县农业部门从虾苗代购、技术培训、田间管理及销售等环节,推行科技特派员全程跟踪指导。引导和鼓励稻渔综合种养大户购置无人机、旋耕机、插秧机、收割机等现代化机械设备以及冷链物流车等,按政策给予一定比例的购置补贴。同时,鼓励企业投资兴建小龙虾贸易市场和加工厂,让小龙虾分拣、装箱、打包,逐步实行标准化操作。该县建有年加工能力2000吨的小龙虾精深加工厂1座、小龙虾综合交易市场8家。

“发展产业集群,打响稻虾品牌,是东至做强做优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又一着力点。”吴永清告诉记者,全县现有稻渔综合种养合作社6家、家庭农场95家、稻虾产业联合体1家、企业5家,其中万亩连片2处、千亩连片5处、百亩以上65处,建成省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1家,省级标准化小龙虾示范基地3家,已形成以沿长江及环升金湖地区为主的稻虾产业集聚带。

“在生态龙虾、绿色稻米等农业品牌创建上发力,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提升产品竞争力。”吴永清表示,目前,全县虾田米商标有“菊江”“虾稻乐”“虾粟香”“金禾湾”等,其中,“菊江”“虾稻乐”牌大米分别荣获全省虾田米评比金奖和银奖,且均荣获全国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创新大赛“绿色生态奖”。(安徽党媒云乡镇融记者  冯长福  通讯员 刘美花)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