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街道天桥村将村风文明建设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以党建工作为重要抓手,持续在美丽乡村建设上做文章。坚持用文明浸润乡土、文化滋养乡情,点“靓”家园新环境,描绘乡风文明新气象,打造文明宜居新乡村,让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焕发新活力。
整合阵地资源,催发矩阵效应。天桥村充分发挥村党组织基层治理主心骨作用,改造提升党群活动室、农家书屋,健全公共文化设施。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备齐器材设备,做到制度上墙、管理有序,正常向村民开放,提高综合使用效益。村民王婷婷说,现在在村里就能借阅图书,制度上墙了,流程简单了,借还书籍更方便了。党员李金生说,现在村里宣传我们经开区在打造“最干净城市”,我一有业余时间就会来村里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和大家一起为建设“干净乡村”出一份力。村党委结合村实际情况,通过组织开展“一起爱干净,党员志愿行”“三不乱 文明行”“烟头革命”等各类实践活动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营造群众爱环境、爱干净、爱生活共建“干净乡村”的文化氛围。
宣传实干共抓,实现政策落地。天桥村党委在党员群众间广泛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增强理论知识提升宣传水平;通过农业农村局联系农技人员开展讲座,提升服务村民的农业服务水平;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运转起来,深度推进党建和业务融合,把党建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宣传优势,推进家风家训宣传,用小故事阐明大道理,用身边事解读大政策,推动理论指导入脑入心,实现宣传服务群众“零距离”。党员胡凌说:“党史学习教育不仅让我思想觉悟有了很大提升,更使我看到了乡村振兴的光明前景。我经营种子农药化肥生意,要勤学本领,向农民群众宣传国家粮食、蔬菜安全政策,推荐优质种子和种植技术。”村民解其和说:“村里给我们宣传党的政策,还组织我们参加种植技术培训,我今年种的2亩地黄瓜不仅产量提高了,价格还比往年高一截。”天桥村党委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和党的理论学习把党建的政治效益转化为作风效能,形成互帮互助相互进步的良好社会氛围,党组织以勤走访办实事作风态度,精准发力、主动服务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办实事解难题,转化学习成果。天桥村党委结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入户走访,听取群众意见和诉求,立足实际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作为打开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新思路的钥匙,开展居家服务、为民代办、扶残济困、爱心义剪、修房补漏等一系列关心关爱活动70余人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0余场次。村民张杨说:“路边野草长得快,不如党员打扫快。以前道路两侧杂草疯长,行走多有不便,现在村里党员经常开展干净卫生行动。党员和村干部在带头干,我们在旁边叉手干看着也不好意思,就主动加入其中。道路干净整洁,植物生长有序,环境变得更美了,一起参与改善环境卫生,更有成就感,我们住在这也更舒适。”天桥村大力弘扬新时代好风气,开展各类先进模范推选,报送好人事迹20篇,评选出“三山好人”3人、“芜湖好人”1人,评选“文明家庭”1户、“最美家庭”12户、“最美庭院”2户,营造了广大群众学习典型、争当典型的浓厚氛围,用身边的典型事教育身边人,激励引导广大群众对标先进、自觉看齐、共倡新风。天桥村党委把党史学习与助力乡村振兴、提升为民服务、增强担当作为相结合,从解决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入手,着眼村民所需所急、群众所求所盼,多问民需、广集民智,汇聚推动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营造党群共建促振兴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