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晚,他和同事们拆除所有核酸实验方舱的临时电源,望着渐行渐远的车辆,深深地舒了一口气。回想起泗县疫情刚突发的那几日,他带领技术人员连续几夜奋战与“病毒”抗争、与时间赛跑的场景,仍感慨万千。
张海涛,现任国网泗县供电公司泗城中心供电所负责人,同事们眼中的“工作狂”、“铁人”,也是此次钉在“疫情防控”工作最前沿的主要工作人员之一。
新生的“白发”
由于起初疫情突发来势汹汹,恰逢迎峰度夏高温天气集中用电,作为泗县主城区保供电的工作负责人,他负责保供电任务区域包括疫情防控指挥部、疾控中心医院等重要用户,从未有过的压力让他寝食难安。
泗县公司以该所为主成立的“应急专班”不仅要时刻准备接收临时任务,还面临着恶劣雨水天气线路故障的处置以及城区10余万用户的日报修工作。
疫情初期,由于实行疫情封控管理,工作任务如山一样压在张海涛和在岗的6名同事身上。随着任务的愈加艰巨,陆续有8名同事加入。该公司党委同时启动“疫情防控”保供电后备方案,备用人员、物资的力量助阵,给他们增添了信心,但主要还是靠他们坚守前沿。
疫情,高温,汛情叠加,连续精神紧张和不眠之夜,张海涛带领技术人员3个整夜完成了安徽省15个地市前来支援的40台方舱电源接入。当他对着镜子准备好好洗把脸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鬓角处多了些白发。“看来真有一夜愁白头之说......”筋疲力尽的他开玩笑地和同事们打着趣儿。
主动请缨“危险区”
7月2日至3日,疫情防控工作期间,泗县“专升本”考试如期进行,接到考试保供电任务后,发现泗县二中考场处于疫情高风险地区,并需要进入校内维护用电设备。张海涛只简单说了句:“那里最危险,还是我去吧!”随即穿上密不透风的白色防护服,冒着38度高温顺利完成了两日保供电任务,汗透的工作服拧出了水。
高温大负荷、恶劣天气一同袭来,“疫线”前沿的他和同事们没有时间喘息,“专升本”保供电刚还未结束,又接到新的任务,距离泗县城区20公里外的丁湖镇有一条线路不明故障,他与运检部负责人一同前往,结合以往经验和现场分析,判眀该线路首段开关控制器二次回路故障,并指导消除恢复正常运行。
“所长一直都是这样,泗县电网负荷分布图就在他脑袋里,哪里难、哪里苦,他就会出现在哪里,从不缺席。”同样与张海涛奋战在疫情前线的老技术员张琛子佩服地说道。
“泡发”的方便面
疫情形势严峻期间,张海涛和同事们已经没有上、下班之分了,再累也坚持把一项工作做完,结束后在车里稍微休息一下,等待着下一项任务,有时候看着饭,感觉到饿却吃不下去,只能不停地喝水。
7月5日晚18时许,由于雷雨天气造成泗县城区曹庙10千伏121线路故障,用户不停报修,该公司要求保障“疫情防控”可靠供电的同时,合理调配人员,在天气允许、安全措施完备的情况下开展各项工作。接到多项工作任务的张海涛忙中有序地布置工作,在他的指挥下,同事们一起经过了大半夜的奋战,泗县城区电网恢复平稳运行,用户报修全部处理完毕。
直至凌晨三点,张海涛回到办公室,脱下湿漉漉的工作服,才发现前一晚桌子上没来得及吃的“方便面”已经泡发。
疫情无情人有情,困难面前见担当。如今,疫情防控这场“无硝烟”的战争已初战告捷,他和他的“战友”们依然处于备战待命状态,直至疫情防控工作全面胜利。
然而,他们头戴安全帽,身着白色防护服为核酸实验方舱铺设电缆、接通电源的形象,早已印刻在了泗县人民的心中。那湿了又干,干了又湿的蓝色工装,在泗县大街小巷穿行的橙黄色的抢修车,也早已成为城区一道靓丽的风景。(通讯员 姚玉琳)(安徽日报记者何雪峰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