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杨田镇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结合各村资源情况,因村因势施策,探索不同经营主体的组织形式和运营模式,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理清发展思路,变“撒胡椒粉”为“分类施策”。在村集体经济产业支撑、品牌培育上下功夫,立足实际完善“一村一品”产业发展规划,突出重点分类施策,破解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难题。通过深入调研,拟定黄泥村、涧泉村、五梅村为“特色产业型”发展村,上东堡村、下东堡村为“乡村旅游型”发展村,东南村、仙梅村、缑山村为“服务企业型”发展村,杨田村为“服务电商集聚区建设”重点村。
盘活资产资源,变“资源基础”为“经济优势”。各村由村党组织牵头成立专业合作社,在“盘活存量、做足增量”上下功夫,通过自主开发或引进企业开展股份合作经营,让资源基础不断发挥经济效益。黄泥村规范运营村集体所有的仙隐植物油厂,对生产线进行提质升级,扩大产能,优化油品,提升经营效益,目前油厂年产油6万斤。缑山村、仙梅村以“党组织+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实施生态农业综合用房项目,与安徽力进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合作,每年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6万元以上。
探索发展路径,变“单打独斗”为“合作共赢”。杨田镇突出党组织领导地位,把项目带动作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有力措施,统筹整合各类扶持资金倾斜流动,通过村村“抱团”、村企合作、村社融合等不同发展模式,不断提高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水平。黄泥村、五梅村、杨田村抱团实施杨田农展中心强村项目,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益约27.6万元,该项目在全市集体经济项目大赛中获得一等奖。五梅村围绕黄精中药材产业及红色文化产业等优势资源,打造300亩黄精种植加工基地及中草药文化馆项目,引入白马山庄为新型经营主体,实现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和村庄品牌化,提升农村价值、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杨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