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革命先烈 传承红色基因——记陵阳早期中共党组织负责人宁坤山烈士
来源: 李建民 2022-07-06 22:03:40 责编: 陈亮

位于青阳县南端的陵阳镇,不仅是有着千年历史文化的皖南名镇,同时,也是青阳境内最早建立中共党组织、并开展党组织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其中,宁坤山烈士就是陵阳早期中共党员的杰出代表,也是陵阳最早的党组织主要负责人。

据青阳县志及党史资料记载:宁坤山(1910~1934年),青阳陵阳兰溪张家塝人,出生于贫苦农家。民国21年(1932年)底,于南阳湾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中共青阳特别支部分管农运工作。民国23年1月起,先后任中共陵阳特别支部书记、皖南工委委员、陵阳区委书记。

——陵阳第一个党组织建立,首任陵阳特别支部书记。

1932年,中共宣城特委派人到青阳的南阳湾发展党员,年底在储宪章、肖吉凤参与组织下,建立了中共南阳特别支部,书记姓张,隶属宣城特委领导。这是青阳南乡的第一个党组织,共有党员11人,多半是从皖西、鄂东地区转移来此坚持斗争的。半数以教私塾为掩护进行革命活动。之后共产党员岳子樵、胡永授以帮同乡程象贤放牛为掩护,秘密开展建党活动。在陵阳先后发展了宁坤山、张钧贵、程象贤、陈若愚四人为党员,成立了党小组。并在管冲张钧贵家由岳子樵主持了宣誓仪式,宣誓后,布置了工作,重点是发展党员。1933年六、七月间,岳、胡写信与时任中共上海沪东区委书记的同乡程智仁联系,要求其将皖南的情况转报上海中央局。1934年元月,上海中央局派程智仁到青阳及皖南巡视,并在张钧贵家召开了党员会议,到会的有岳子樵、宁坤山、张钧贵、程象贤、陈若愚、宁燕模、李梦麟、李梦熊、章翠英等,会上程智仁传达了上海中央局的指示,然后讲了形势和农村阶级状况。会议宣告中共陵阳特别支部成立,宁坤山任书记,下辖6个党小组,有党员20多人。陵阳特别党支部成立后,在宁坤山带领下,分别在南阳湾组建了“穷人会”,在沙济组织“破衣会”,在石埭、太平(今黄山区)等地组织“土地会”,以壮大共产党外围组织。

——皖南工委陵阳区委成立,七县民众反建殷屯公路。

1934年4月13日,中共皖南工作委员会(简称皖南工委)在陵阳白沙岭宛金瑞家宣布成立,程智仁任工委书记,宁坤山等六人为委员,并负责农运工作。据说,这是见于中共上海中央局文献资料记载的青阳县最早的中共组织。皖南工委建立后,以青阳为中心,发展了六七百名中共党员,并在皖南山区及沿江一带,包括青阳、石台、泾县、太平,以及芜湖、南陵、繁昌荻港、铜陵大通和悦洲、贵池梅形冲等地建有支部或特区委员会。曾在蚌埠建有联络点。随着陵阳地区党员队伍的发展壮大,遂于1934年6月3日改陵阳特别支部为陵阳区委,宁坤山兼任书记,下辖河东、河西、街道、所村等支部。

皖南工委成立不久,正赶上农村灾荒,青黄不接,民众忍饥挨饿。于是,在工委的领导下,宁坤山带领区委组织群众开展抗粮、抗税运动,并与国民党地方政府以及地主恶霸进行斗争。此外,还积极响应“皖南七县民众大同盟筹委会”的号召,组织群众反对修建殷(贵池殷家汇)屯(屯溪)公路。为什么要反对修建殷屯公路呢?据党史资料记载,从1933年下半年开始,蒋介石调集100万军队对各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五次围剿。1934年,国民党开始修筑殷屯公路,目的是给“围剿”方志敏领导的闽浙赣苏区的部队运输兵源和物资;而且修路需要大量的物力和财力,将要毁田万亩以上,国民党政府要求每户都要出钱出工。得知这一消息后,皖南工委立即召开会议研究对策,决定号召沿线贵池、青阳、太平、石埭、黟县、歙县、休宁等七县人民迅速行动起来,反对修筑殷屯公路,并以民众反对修路大联盟的名义,组织村联盟、乡联盟、区联盟,以沿线拆屋、毁田、扒坟涉及的农户为中心力量,结成统一战线。并发布“皖南七县民众反对修筑殷屯公路宣言书”,沿线散发大量传单、张贴标语,并将标语贴到国民党青阳县政府内。宁坤山也积极发动沿线群众开展反对修路的统一行动,在一天之内将修路的测量标记全部毁掉,迫使国民党军推迟修路计划。

——寻求方志敏组建游击队,成功奔袭太平县杜家村。

1934年7月,宁坤山因策动驻陵阳的县保安队士兵反正,事泄被捕入狱。狱中虽遭敌人多次严刑拷问,始终坚贞不屈,并向监中难友宣传革命道理,组织进行“反饥饿斗争”。3个月过后保释出狱,继续秘密进行革命活动。同年12月中旬,红十军团路过陵阳时,宁坤山面晤方志敏等红军领导,请求帮助建立地方游击队。该军团某师留下11人(枪),与当地革命群众组建陵阳红军游击队。宁坤山任指导员,率领这支革命武装,活动于青贵、青石、青太交界地带,打土豪、杀劣绅,迅速发展到40余人。四月下旬,宁坤山率队奔袭太平县杜家村苏百万家,缴获4支步枪、1支冲锋枪和一批弹药,取得“杜家村暴动”的胜利。当其率队回归行至杜家山时,与国民党八十八师1个营遭遇。危急中,宁坤山指挥队员多次击退敌军进攻,傍晚时命令队员分散突围,自己带领1名战士掩护。激战中多处负伤,仍继续指挥战斗,直至英勇牺牲。

——传承红色基因永不变色,牢记初心使命继续前进。

宁坤山牺牲时,虽然只有24岁,自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革命,到1934年底壮烈牺牲,也只有2年多时间。但他的名字及事迹,在青阳建党史上永远占有光辉的一页。他也是陵阳人的骄傲,每年清明节到来时,各级干部、学生、群众都自发地前往他的墓地开展祭扫活动,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精神。

尤其是近年来,陵阳镇党委政府加大境内红色资源保护力度,重点推进皖南工委、红军北上抗日驻扎地太平山房等重要革命遗址的保护和文物修缮工作。在县党史办大力协助下,将境内白沙岭皖南工委遗址,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缅怀革命先烈的红色教育阵地,进行了全新的修复建设。首先在山下路旁建设了标志性门墩,在山上修建了皖南工委旧址纪念馆。纪念馆分为四个部分:一是中共皖南工委纪念碑,二是工委成员曾经开会、生活的房屋遗址,三是党员宣誓广场,最后就是中共皖南工委旧址陈列室。陈列室内又分为三个展厅:中共皖南工委组建始末、陵阳红军游击队战斗画卷、以及陵阳兰溪革命英烈宁坤山的光荣一生。此外,展厅的墙上还悬挂着蓑衣、斗笠,展示柜内盛放着枪支、冲锋号、煤油灯等历史遗物。

每年“七一”其间,各级党组织都要组织党员来此参观学习、并举行新老党员宣誓仪式,以缅怀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从而进一步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永不变色,牢记初心使命继续前进。(李建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