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安徽青阳丁桥镇:读懂“牛山”崛起的背后故事
来源: 陈凌 2022-07-05 20:50:41 责编: 聂梅

个体或许很渺小,但集体却很强大,只有汇聚千千万万小个体的微小力量,才能激发大集体浩浩汤汤的巨大能量。作为大集体里的小个体,牛山村的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和选调生都肩负着责任和担当,在赶考路上坚守初心使命,大胆创新破题,深化产业发展,讲好牛山故事,努力为牛山村的幸福明天贡献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村“两委”责任担当扛肩头,甘做集体经济“主攻手”。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全面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的重要保证,也是加快推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提升农民幸福指数的重要手段,更是引领群众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必然要求。2014年被认定为贫困村后,村两委并未因此“一蹶不振”,而是千方百计谋发展。2017年,村两委通过整合扶贫专项资金,积极实施蔬果大棚项目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此外通过大棚出租的方式参与经营,获得租金2.4万元。现主要用于无土绿色蔬菜栽培及名贵水产品养殖,其中无土蔬菜栽培8亩、水产养殖4亩,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约2万元。历经8年的奋斗和成长,牛山村由扶贫“输血”向产业振兴“造血”转变,村集体经济实现由2.55万元向今年底将突破50万元跻身强村行列的巨大跨越。

驻村干部创新发展摆前头,勇做乡村振兴“急先锋”。乡村振兴是实现脱贫攻坚后的一条新“赶考之路”,近年来,在筑牢疫情防控堡垒的同时,牛山村充分发挥选派干部基层党建先锋队、乡村振兴主力军的作用。第七批选派干部凤尔鹏不仅遍访所有贫困户,因户施策帮其脱贫,还密切联系离任村干部、党员示范户、致富带头人等,激发内生动力,成功引导一批苗木种植、特色家畜养殖等农产业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牛山村为农业大村,第八批选派干部为解决粮食靠天晾晒,遇连续阴雨天气会霉变成湿粮、废粮的难题,建成丁桥镇日处理量最大的粮食烘干中心,真正做到了“手里有粮,心里不慌”。目前正在积极摸索向种子工厂、稻米加工这一全产业链转变,力争获得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驻村选调生人民至上记心头,争做基层一线“模范生”。驻村不能抱着“镀金”心态,要“驻身”更要“驻心”,忘记身份、学历、年龄优势,将一切“归零”,履行作为选调生的应有职责,切实“沉”到基层。起初我只愿坐在办公室,不愿脏了“小白鞋”,后来我慢慢进入“角色”,从“旁观者”变成了“实践者”。村“两委”换届时,走村入户,选举当天早上6点顶着寒风拎着票箱穿梭在村组之间,选出群众满意的两委班子;在抗击疫情防控工作中,我当好“宣传员”,深入村组通过“敲门行动”发放宣传明白纸,化身“排查员”,按照“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的原则,全天候协助参与全村地毯式防控排查工作。此外我主动请缨参与卡口值班值守,身着“红马甲”,用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让党徽在疫情一线中熠熠发光。(通讯员:陈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