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扎实推进“在职党员进社区”工作,六安市裕安区鼓楼街道聚焦搭好“服务桥”、列出“三清单”、服务“零距离”,有效构建“党建引领大融合、服务力量全报到、群众呼声必响应”的基层治理服务新格局,助力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地见效。
搭好“服务桥”,推动在职党员“做”有思路。鼓楼街道建立健全“在职党员进社区”工作机制,督促社区党组织落实责任,对接区直机关企事业单位结对共建,实现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双报到”。落实联系点包保领导责任制,建立工作台账。摸清在职党员底册,每月对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参与活动情况进行统计,加强沟通,双向反馈、共同推进。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结合主题党日在职党员干部职工到社区开展服务。
列出“三清单”,推动在职党员“做”出成效。社区与报到的党组织和在职党员进行沟通交流,建立“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三清单。建立社区“需求清单”,社区党组织围绕基层治理、文明创建、扶贫帮困、公共服务等内容,收集居民需求事项,区分需求类别,根据需求来源、需求内容以及涉及对象情况分列台账。建立单位“资源清单”,各共建单位结合自身职能职责、优势资源,向社区提供政策咨询等优质服务。建立共建“项目清单”,研究分析居民“需求清单”和共享“资源清单”,从社区发展急难愁盼的问题入手,拟定结对共建单位和社区的年度帮扶事项和计划。
服务“零距离”,推动在职党员“做”能坚持。针对社区群众多元化服务需求,该街道培育疫情防控、文明创建、关爱慰问、扶弱帮困、政策宣传等服务岗位10余个。在职党员积极参与,主动亮明身份,以真心、真情、真意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活动。截至目前,共有8家结对共建单位党员干部分别下沉小东街社区、锥子庙社区、大田拐社区等7个社区,200余人次参加小区文明创建、政策宣传、党群议事、疫情防控等志愿服务活动。小东街社区将在职党员按照居住地纳入“居民小区”党建,编入网格,连楼栋、领任务、解难题;大田拐社区探索“网格长+网格员+邻长+报到党员”的“四员”社区治理新模式,在文明创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葛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