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萧县杨楼镇持续打造乡村产业兴旺“主引擎”,突出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因地制宜种植花庄大蒜、郝集贡藕、单庄黄桃等特色农作物,同时依托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积极为农业特色品牌“谋篇布局”。
在特色产业发展带动下,目前该镇已形成“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发展运行机制,脱贫出列村自我“造血”功能不断提升。花庄大蒜作为杨楼镇农业生产的主导产业,鼓励带动周边蒜农开展大蒜种植约1000余亩。收获期间用工约近千人,其中脱贫户约占50%以上,人均收入3000元左右。金银花收获期可解决200余人就地就近务工问题。通过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带动3000余人参与各类农业产业发展,人均年增收2000-5000元。
在杨楼镇大蒜种植基地,农户正忙着采收大蒜。蒜农们穿梭其中,在劳动中享受着丰收的喜悦。村民王漫高兴地说:“今年的大蒜行情好,趁着这几天天气好赶紧收完卖个好价钱。”
该镇以裴庄村花庄大蒜为主导,探索新廷社区、路套村先行先试,大蒜种植面积达400余亩,带动务工人员达300余人,预计收入160余万元,已经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一年来,该镇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作用,在党总支带领下,充分发挥自身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通过“党组织+党员+群众”的工作模式,因地制宜种植大蒜、水稻等特色产业,培养了一批致富能手,打造了一批独具特色的乡村致富产业,带动了当地群众持续增收,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眼下,正是金银花采摘的季节,杨楼镇杨楼社区祥彪家庭农场的金银花基地里,连片的金银花枝繁叶茂,一簇簇黄白相间的金银花俏立枝头,生机盎然。花下,当地百余名村民正提着篮子,细心采摘。就是这一朵朵金银花为村民带来“真金白银”,成为村民的“幸福花”。
祥彪家庭农场的负责人孟祥彪是个头脑灵活的人,他2016年时便看到了金银花广阔的市场前景,于是多次到山东临沂市平邑县等地调查和考察,引进了品种优、效益高的“百花一号”金银花,在村里流转近50亩地,栽种了20000余棵金银花树。
“我栽种金银花,经历了3年的不断摸索。一开始花的品级只能是三级,价格仅仅在90元/公斤上下,后来逐渐提高,又购置了烘干设备,对金银花进行深加工,目前已达到一级品级,价格能卖到140多元/公斤,二级的平均也能卖到120元/公斤。”讲述自己的创业经历,孟祥彪很自豪。
孟祥彪的金银花现在每亩的收益已超过12000元,经过包装的金银花,远销亳州、临沂等国内药材市场,近年来随着供求的不断增大,长三角一带的订单逐渐增多,效益越来越好,他的家庭农场于是也扶持了更多的附近村民,一些无法外出打工的中老年村民先后被吸纳进来,高峰时每年用工150多人。
目前,杨楼镇以传统的特色农业产业竞相发展,全镇十四个村大蒜产业基地共种植大蒜4000亩余亩,产量超7000吨,年产值超3000万元;西瓜、黄桃、苹果近千亩,年产值超千万元;近百亩金银花基地年产值约500万元;400亩贡藕合作社年产量1200吨、产值约600万元。总体已带动2千多脱贫户持续稳定增收,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赋能乡村振兴开局起步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产值增长的同时,该镇“老花庄”大蒜、“郝集贡藕”、路套大米(苏皖承森)成功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商标注册证书。“老花庄”大蒜也成为国家认定无公害农产品;路套大米正在进行三品一标认证。(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