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明光市苏巷镇始终坚持党建引领,通过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深化“六亮”行动,打造“示范阵地”、做强“花卉文章”、激发“旅游活力”、唱响“文明新风”,切实让党建赋能发展,奋力谱写乡村振兴发展的苏巷篇章。
强基础、筑堡垒,锻造先锋队伍。2021年12月底,该镇选举新一届村两委成员44名,其中女性21人,退役军人5人,45岁干部以下33人(占75%),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18人(占40.9%),平均年龄36.8岁,比上一届平均年龄降低9.7岁。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全部实现“一肩挑”;充分发挥村党组织书记“头雁”带“群雁”效应,注重党支部书记示范引领作用,带头吃透党的方针政策,到群众中宣讲政策,为党员讲党课,起到“个十百千”效应带“群雁”;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党性教育等组织生活制度,扎实推进“六亮”行动,充分调动党员干部队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党员积极为村集体发展建言献策,争做建设家乡的“主力军”。
优场所、提服务,打造示范阵地。该镇以“六亮”行动提质增效为契机,以打造党员活动示范阵地为目标,标准化、规范化整合村级活动场所,镇党委专项列支20余万元完善便民服务中心设施,整合干部集中办公,方便群众办事;今年以来开展党的政策大宣讲板凳会11次,通过群众“点单”,干部“接单”,建立村级发展、为民办实事、矛盾纠纷化解台账6本,明确完成时限和责任人,一项一项抓好落实;注重村干部综合素质提升,不断提高村干部服务能力,做到干部每日去向、联系方式、值班安排“三清楚”,确保门常开、人常在、事常办,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民忧,把为民办实事情况纳入村干部年度考核,严明奖惩。
建平台、重管理,做强产业优势。苏巷镇按照“特色种养业主导、多产联合”的产业定位,探索“结对共建+村企联合+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模式,围绕“一村一品”定位,精心打造吉庄艾草、曹平葡萄、陆郢花卉、牛郢水果山芋等特色产业基地,实行“企业+村集体+农户”运行模式,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全力招引牛郢山芋、吉庄艾草深加工企业入驻,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争取打造百万元强村1个,30万元以上超60%,20万元以上全覆盖。
破思想、谋新路,激发旅游活力。该镇深化“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发展方式,把抹山沿线全面融入“XO”旅游线路,深入挖掘农耕文化、田园文化、村落文化和民俗文化,按照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多元化参与的思路,开篇破题、筑巢引凤,挖掘文化资源,融合多元业态,全力促进蝴蝶谷现代农业示范园、抹山寨旅游项目建设,提高名气、吸引人气、集聚财气,使之成为苏巷高质量发展的名片。精准对接旅行社,由村干部提供讲解服务,帮助对接餐饮、购买土特产、采摘体验等服务,让游客开心地来、舒心地玩、放心地购。
立村规、共维护,唱响新风旋律。该镇积极探索乡风文明建设好办法,通过党建带关建、妇建等形式,组织成立“红哨子”志愿服务队,结合中心工作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00余次,架起党员干部与基层群众之间的“连心桥”。因地制宜,围绕营造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制定有文化底蕴、操作性强、认可度高的村规民约20章。在戴巷村试点数字乡村建设,切实发挥“综治户长制”实效,把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搬到线上,办好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10件民生大事,做好人民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推深做实“党建+信访”工作,把矛盾化解在萌芽、把问题解决在一线、提高信访初访结案率,清理信访积案,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张光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