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学校 老有所学
来源: 曹腾飞 孙雨静 2022-06-16 13:02:41 责编: 聂梅

​西园街道老年学校平台自运营以来,不断挖掘社区能人,孵化和培育本土社区社会组织,让更多社区老人参与到“老有所学”中来。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整合对接各种教学资源,并发挥自身的优势,根据社区老人的服务需求,科学设置课程和项目,有效提升了老年学校的办学成果。

一、依托社区学院,整合各类教学资源

整合多方力量,街道社会服务中心平台,打造集“社区党校”、“社区治理学院”、“老年学校”、“家长学校”四位一体的社区学院。依托社区学院平台,整合专业力量,规范化、科学化设置各类课程,立足街道实际情况,灵活采用小组学习、主题沙龙、交流分享、集中授课等形式开设课程。将各领域内的专业老师资源进行整合,扩充老年学校的老师资源,深化老年学校的内涵,并依托社工提供专业上的支持,为社区老人提供精准的、科学的课程设计,并在过程中一对一的引导组织负责人和骨干陪伴式成长,在取得较好教学成果的同时,切实让老人在老年学校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2020年度,老年学校共计整合20名专业教师,服务3820人次。

da81609e0951c4fd855872169400bc1

二、发挥自身优势,加强社区互联互通

    除了依托社区学院平台之外,还依靠孵化出来的社区社会组织自身的力量,在实践中不断培养组织负责人和居民骨干,引导其在组织中扮演教师的角色,增强教学队伍力量。一方面,通过调查走访对各社区的老年学校中学员的需求以及教师队伍力量进行摸底梳理,引导水平较高的社区老年学校的教师去水平一般的社区进行教学,提升社区总体水平;另一方面,通过老年学校发布各类文康组织孵化项目,由社区社会组织专业教师或者骨干进行承接,通过微项目认领的方式支持老年学校的各类课程服务。

2020年,老年学校共孵化5名组织内的教学老师,有5个组织承接了老年学校的5个课程项目。

三、立足居民需求,科学设置教学课程

西园街道在设计课程时,主要依据社区居民的需求,通过问卷调研、实地走访、组织负责人面谈、组织会议等多种方式,搜集整理居民需求,并对其进行分类,根据各类专业资源的特点,科学设置教学课程。居民需求主要包括健康养生、戏曲学习、文艺表演等。立足居民的需求,科学设置了健康操、健康讲堂、健身舞、黄梅戏、庐剧、舞蹈、合唱、瑜伽等各类课程。

2020年,共开设了各类课程20种。

285055957e8b7ade1f7056d63ff9343

四、引导社区参与,有效强化办学成果

老年学校满足了社区老人的需求,各组织积极参与西园街道文化节以及各类文艺表演活动,形成良好的文化养老氛围,荣获了多项荣誉,先后获得2021年蜀山区全民健身运动会广场舞比赛三等奖、蜀山区第四届老人年门球友谊赛优胜奖、蜀山区第四届戏迷票友大赛优秀组织奖等,共计 25项。老年学校在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之外,还通过引进专业社工,立足社区需求开展社区公益服务,为辖区特殊老人提供社区网络支持。

社工通过为老年学校的各组织提供日常咨询、备案支持、专业指导的过程中,积极引导和促进文康类组织转型升级为社区志愿服务组织。首先邀请组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体验,然后让组织以志愿者的身份协助社工开展服务,最后引导组织负责人通过微公益创投的方式积极申报社区公益微项目,提升社区普通老人参与和服务社区的意识和能力。

2020年3支文康组织成功转型为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分别是黄梅戏合唱团、美虹之声合唱团、虹之韵舞蹈队,先后承接了特殊老人的长者探访、社区协商的“志愿周三”、楼栋服务的“快乐邻声”项目等。(曹腾飞 孙雨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