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幻灯区域
乡村振兴看安徽|河沿村:贫瘠洼地变振兴高地
来源:许雅婷 张文洲 2022-06-15 16:49:55 责编:张波 张文洲 喻寒松

天空湛蓝清新,河湖鱼翔浅底。

这是如今人们走进淮南市大通区孔店乡河沿村的第一印象。很难想象,几年前,高塘湖畔的河沿村还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从乡村经济“垫底”到省级美丽乡村“模范生”,近年来,河沿村一手抓产业、一手抓旅游,多轮驱动下,乡村振兴路越走越宽,交出了村集体经济收入从0.4万元跃升至92.4万元的优秀答卷!

日新月异的变化也给百姓生活带来了质的提升,路宽了、灯亮了、文化广场建起来了、腰包鼓了……村民的笑容也越来越灿烂了。

2022年6月9日,记者来到河沿村,邀请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解码当地乡村振兴特色路。

草莓大棚育出“致富经”

当曾经的贫困户闫其来走进河沿村党群服务中心,大家都笑着称他为“来总”。说起致富源泉,全在那小小的草莓上。

“没种草莓之前,我去买东西都是赊账。”闫其来说,过去为了给儿子治病欠了30来万元账,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后来村里利用扶贫资金流转土地260亩,建了7个草莓种植标准化园区,向村民公开招租,闫其来瞅准机遇租赁了5个草莓大棚种起了草莓,“现在病看好了,账还掉了,一年还能挣20多万。多亏了党的好政策!”闫其来难掩激动地说。

从河沿村党群服务中心二楼窗户向外望去,连片的草莓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一根根大棚龙骨撑起了一个个温室,也撑起了村民们的致富希望,更为当地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依托近10年的草莓种植经验,河沿村摸索形成了“政府建设、村级管理、群众租赁”的产业扶贫模式,打造了“俏果”“谷色盈源”等品牌,除新鲜草莓热销周边各地外,草莓汁、草莓酱、草莓酒等深加工产品也广受欢迎,当地政府还借助“草莓文化节”、电商平台助农销售,持续增强脱贫户的“造血”能力。

“目前,村里80%的农户种植草莓,种植面积达1200亩,是远近闻名的草莓产业基地,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55万元。”河沿村党支部书记景开跃介绍说,在“草莓经济”推动下,2019年河沿村实现村出列,2020年实现户脱贫,在吃够了贫困的苦头后,草莓让老百姓尝到了致富的“甜头”。

沿河洼地变身“聚宝盆”

脱贫攻坚,只是河沿村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乡村振兴时代,如何实现“二次腾飞”?河沿村将目光瞄向村子南部的坑塘。

一直以来,这片坑塘都是村里的一块心病。河沿村,顾名思义,沿河而建,河入湖泊处低洼易涝,常年低产荒废。对于如何利用这片洼地,淮南市财政局驻村工作队绞尽脑汁。农业生产行不通,何不开发为观光景区?既能让其短板变长处,又能一产变多产,提高经济抗风险能力。变废为宝的想法,为河沿村振兴发展指明了方向。

淮南市财政局驻村工作队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安徽虹霞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投资1.2亿开发集生态农业、休闲旅游为一体的“高塘人家”田园综合体项目,围绕旅游做文章,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2年6月9日,“高塘人家”项目经理孔德银,指着正在紧张施工中的园区说:“项目是在2019年6月投资建设的,预计今年8月开园迎客,设有体验类、观光类、科普类活动区,配套特色住宿、农事体验、亲子研学、休闲康养等服务,届时欢迎大家前来游玩!”

走进“高塘人家”,白墙青瓦小楼前,一塘荷叶无穷碧,小岛上几间客舍正在装修,许多游乐设施正在安装,大棚内南果北种的火龙果、采摘区的石榴树上挂满果实……曾经贫瘠湖坡洼地,换了新妆、变了模样,成了村民眼中的“聚宝盆”。

淮南市财政局第八批驻村工作队队长邢镇山说:“田园综合体的开发,能够带动青壮年就近就业创业,促进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驻村帮扶铺出“振兴路”

作为淮南市财政局第八批驻村工作队队长,河沿村这些年发生的变化,邢镇山都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2014年的河沿村,还饱受自然灾害之苦。村里有1843亩湖坡耕地,冬天和旱年,湖里无水;汛期和涝年,湖水浸没耕地,半月不退,村民收成变化无常,是名副其实的穷乡僻壤。淮南市财政局驻村工作队初到此地,面临的是没有产业、没有公路、没有资金的“三无”局面。

驻村工作队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可谓“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没有产业就发展产业,没有路就修路,没有钱就多方争取。草莓大棚建起来了,排水渠修到了田间地头,旅游资金和扶贫资金到位了,村组道路通到了群众家门口……

“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6年的4000元,到2021年的92.4万元,是一个坎一个坎迈过来的!”邢镇山说:“如今河沿村不仅脱贫摘帽,还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省级乡村治理示范创建村、美丽乡村建设省级中心村、省级农村‘三变’改革典型示范村……”对于河沿村脱贫攻坚、振兴发展的成就,邢镇山深感不易,也非常高兴。

2014年至今,淮南市财政局共选派3支工作队进驻河沿村开展帮扶工作, “我们将跑好乡村振兴的接力赛,发扬艰苦奋斗、真抓实干的优良传统,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河沿村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邢镇山说。(安徽党媒云乡镇融记者  许雅婷  张文洲)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