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林轩社区:家门口老年大学的贴心校长
来源: 谢虹龄 詹伟伟 2022-06-10 10:29:06 责编: 陈亮

舞蹈、乐器、绘画、太极拳(剑)……在笔架山街道学林轩社区老年大学,老年人不仅拥有丰富多彩的生活,还能结交不少志趣相投的朋友,一起享受美好的生活。这离不开老年大学校长赵腊宝的付出。虽然他已年过七旬,但他仍然为家门口的老年大学奔忙着……

满腔热情办起老年大学

“退休后,我从宣城到合肥,帮子女带孩子。”赵腊宝说,“闲暇时,大家聊天都非常感慨老年人退休后的精神生活太空虚。2015年学林轩社区招募志愿者,我马上就报名参加了。”

据悉,笔架山街道60岁以上老人目前有12000多人,占街道人口比例约10%。为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2016年,蜀山区笔架山街道学林轩社区筹办社区老年大学,找到了热心公益的赵腊宝。“其实老年人有很强烈的扩大生活领域、丰富生活内容的需求,社区办老年大学正是从老年人的需求考虑。”

社区老年大学以“文化养老”为纽带,搭建老年人学习互动平台,帮助有兴趣的老年人学到才能、有才干的老年人再展才华,在文化交融中获得快乐,进而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筹备老年大学,摆在赵腊宝面前的第一件事就是摸底招生,“其实一开始心里没底,没想到招生简章一发出来,大家学习热情高涨,一下就报满了。”

老年大学需求火爆,赵腊宝认为这跟社区老年大学的特点有关系。“老年人可以在就近的社区选择感兴趣的课程学习。这种机动灵活的模式不仅节约时间,还可以兼顾家庭生活。”

随着学员增多,对学习课程的要求也更高。“老年大学的老师需要教学经历丰富、专业能力强、奉献热情高,必须联系一些好的老师、志愿者来教学。”

想找到合适的人选并非易事。

“社区里藏龙卧虎,我们通过学员推荐能招募到一部分教师。另外我们每次参加大活动、比赛都会进群,这时候要关注群里的专业人士,邀请他们来老年大学授课。”

在老年大学,老人们有“艺”可学,有“友”可交。“这里改变了很多老年人。”赵腊宝笑着说,“大家也开始互帮互助,团结友爱。之前有一位学员生病住院,其它学员就排班轮流去医院照顾,帮助他度过困难时期。”

帮助随迁老人融入社区生活

从开始的4个班到现在20个班,开设声乐、器乐、太极、中医养生等八大类课程,学林轩社区老年大学的学员已经多达六七百人,大部分都是退休人员,年龄从50多岁到70多岁……社区老年大学越办越红火,也越办越成熟。

在赵腊宝的组织带动下,老年大学的活动丰富多彩。他还经常带队参加区、市和省里的比赛,而且屡屡获奖,这所老年大学在圈内的名声也越来越响。“我们当时排演了一个节目,参加安徽电视台老年春晚的预选赛,虽然最终没有上,但我们走出去了,有影响力了,大家都知道我们老年大学。”

一传十,十传百,附近的居民纷纷慕名而来。据了解,学林轩社区生活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新合肥人。其中,随子女来到合肥生活的老人就有不少。“刚开始大家彼此之间不熟悉,如今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参加老年大学,很快就能融入环境,愉悦身心。”

如今,老年大学已经成了这些老人最爱去的地方。不仅生活有了乐趣,也在无形之中让家庭更为和睦。

热心公益志愿服务

社区老年大学的建立不仅丰富了老年人的文化生活,还为社区挖掘了一批热心公益的居民骨干,在社区志愿服务、矛盾调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社区开展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

在赵腊宝的带动下,越老越多的人成为社区志愿者。2015年底,保利香槟国际小区志愿服务队成立,赵腊宝毛遂自荐成为这支志愿服务队的队长。只要有空闲时间,大家就会聚集在一起清理小区垃圾,协同小区保安巡逻,照顾失能老人等等。他们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宣传政策、倡导文明,还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公益活动。

“我是老党员,退休了还能为群众做些事,尽自己的一份力,也算老有所为了。”赵腊宝笑着说。(谢虹龄 詹伟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