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国家实施义务教育“双减”政策,“双减”后,孩子的时间怎么用?学校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丰富课后服务内容? 这些“双减”政策落地后遇到的问题,成为政协委员们关注的焦点。
政协委员活动交流会上,柴红雷委员提出,在落实“双减”政策的同时,应当推动“双增”,即增加学生参加户外活动、体育锻炼、艺术活动、劳动活动的时间和机会,实现以“双减”带动“双增”,“双增”促进“双减”。
政协召集人立刻组织家长、学校、社区开展协商活动,通过协商,一致认为要积极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建立起学校与家长的沟通网络,加大教育评价改革宣传解读力度,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凝聚教育共识,缓解教育焦虑;要抓好课堂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丰富与自然、社会和生活密切联系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效率,实现应教尽教,让学生在课内学得好、学得足;深化课后服务供给侧改革,努力推动课后延时服务升级提档、挖潜增效,满足学生和家长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同时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学校为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拓展;拓宽课后服务渠道,积极与社区开展合作,在临溪社区在党群服务中心开办“无疆课堂”,给青少年儿童提供优质的课外学习环境,每周六、周日,社区工作人员及志愿者老师为孩子们开设魔方、珠心算、创意手工、跆拳道等公益课程,满足不同小朋友的兴趣学习需要,帮助孩子提升创作能力,促进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中小学课后服务是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的广泛推广,有效解决了学生放学无人管、家长接娃难等问题。(崔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