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金融服务、下调住房贷款利率、降低融资成本、建立企业“白名单”……5月19日上午,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聚焦当前市场主体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省政府制定并出台《关于金融助企纾困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共8个方面、22条举措,帮助我省受疫情影响的困难行业渡过难关、恢复发展。
优服务 “应延尽延、能贷尽贷”
“做好受困市场主体金融服务。聚焦支持受困市场主体渡过难关,围绕加大信贷资金支持,提出加强对受疫情影响的服务业企业、科技型企业、小微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信贷支持,对符合条件的存量贷款‘应延尽延’、新增贷款‘能贷尽贷’,全年新增小微企业贷款3000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5个百分点。”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副局长戴利强介绍,我省将围绕缓解企业续贷难题,提出强化续贷政策落实,推广主动授信、随借随还模式,扩大中小微企业中期流动资金贷款服务覆盖面,2022年累计发放无还本续贷2000亿元,中期流动资金贷款增长50%;围绕扩大抵质押范围,提出扩大车辆、船舶、景区经营权、门票收入权、应收账款等抵质押贷款规模,适当提高抵质押率。
调利率 首套按揭贷款利率享优惠
“聚焦国家政策落实和居民购房合理信贷需求,提出‘因城施策’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在首套按揭贷款利率和还款便利上给予优惠政策支持。”戴利强表示,围绕支持房地产开发企业合理融资需求,我省提出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加大房地产开发贷款投放,稳妥开展房地产项目并购贷款业务;围绕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资金需求,提出银行业金融机构向持有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认定书的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发放的有关贷款不纳入房地产集中度管理,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聚焦国家政策落实和居民购房合理信贷需求,提出“因城施策”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在首套按揭贷款利率和还款便利上给予刚需群众优惠政策支持。
降成本 让小微企业轻装上阵
聚焦中小微企业“融资贵”问题,戴利强指出,《若干措施》在减轻企业利息负担方面,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疏通内部利率传导机制,促进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在规范金融机构服务收费方面,严肃治理各类乱收费行为,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降低银行账户服务收费、人民币转账汇款手续费、银行卡刷卡手续费、电子银行服务收费、支付账户服务费,推动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减费让利。
同时, 《若干措施》鼓励各地统筹资金,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困难企业2022年新增贷款给予贴息。对创业担保贷款利息LPR-150BP以下部分由借款人和借款企业承担,剩余部分财政给予贴息,支持受疫情影响的小微企业和个人复工复产和创业就业。2022年,设立2亿元的科技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对合作银行、担保机构给予风险补偿,支持各地配套设立风险补偿资金。
加速办 企业融资不等“贷”
为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慢”,《若干措施》明确从优化业务办理流程、建立“白名单”推送机制、提高线上融资效率、常态化开展银企对接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工作举措,特别是建立交通运输、批零住餐、旅游业等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中小微企业“白名单”,明确每个企业对接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对首次对接不成功的企业,通过轮换机制重新分配机构。依托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信易贷”平台,提高受疫情影响的行业企业线上融资对接效率,调度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跟进服务,确保2个工作日内融资需求响应率达到100%,5个工作日内反馈初步审批结果。
此外,《若干措施》还聚焦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窄”问题,在科创企业、新兴产业相对集中地市复制推广科创企业“贷投批量联动”试点;大力支持企业上市挂牌融资,提出对境内首发上市的企业,省财政在各地奖励基础上分阶段再给予最高400万元奖补;进一步发挥省区域性股权市场服务功能,提出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中小微企业,免收2022年挂牌费用,减免2022年度股权质押融资、股权转让手续费,多措并举解决好企业融资需求。(安徽日报农村版记者 李晓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