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扫帚、一个簸箕、一辆手推垃圾车……这是戴顺德上班的“标配”,他的工作是清扫路边散落的生活垃圾,工作之余再给刚栽种的小树苗浇点水。
近年来,青阳县酉华镇华岸村坚持把“稳岗就业”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根据脱贫群众自身就业意愿和就业能力,为他们量身定制公益性岗位,做到人岗匹配,人尽其能,就业有岗位,收入有保障,振兴有希望。
华岸村为做好公益性岗位工作,村两委高度重视,利用入户走访和村民会议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选择思想过硬、积极努力、服从安排愿意服务群众的脱贫人口加入为群众服务的行列中来。同时,全村不断拓展公益岗位,把乡村振兴、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农村绿化、安全保卫、道路养护等需要大量劳动力的刚性需求,与大多数贫困人口老弱病残、有实际困难走不出家门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在村内开发脱贫劳动力力所能及的保洁、护路、巡秸秆禁烧等岗位。
公益岗位开发好,更要管好、用好。村两委干部并制定相关管理办法为加强绩效建设,严格管理岗位人员,各村居均与公益性岗位人员签订了聘用合同,通过短期合同的签订,从制度上督促公益性岗位人员服从安排、勤奋工作。合同上明确工资待遇问题,并及时发放工资,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在重点时间段,特别是秸秆禁烧、夏季防溺水等,统一行动集中上岗。这些公益岗位的落实,不仅解决了脱贫户就业问题,也激发了脱贫户内生动力,使他们在努力脱贫致富的同时,成为农村工作的“战斗员”。
“家里孩子多,开销大,村上保洁员的收入,让我们家又多了一份收入,这个政策真是挺好的。”提起村里给他提供的工作,戴顺德难掩心中的喜悦,“一个月1600块钱,一年就有一两万块钱的收入,够一个孩子的开销了。”
公益性岗位是助力乡村振兴建设的强大力量。华岸村积极发动村公益性岗位履行责任同时引导农民改变不良卫生和生活习惯,提高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能力,让村民成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主体,把村级公益性岗位打造成一支立足公益、服务家乡的多面性全能化队伍,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为共同建设美好家园、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方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