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双庙镇
双庙镇聚力打造农耕文化馆
来源:石笑宇 2022-05-11 17:07:17 责编:李伟 许梦源 夏朝阳

初夏至,桑葚红,葡萄树下话幸福。在太和县双庙镇农耕文化广场,几位大娘正一边忙着手头的针线活,一边讨论着馆内的老物件。

经过数月努力,双庙镇农耕文化馆正式开馆。从谋划,到选址、设计,再到建设使用,每一步都镌刻着党群齐心协力的奋斗,每一处都彰显着民有所呼,党有所应的担当。

枝繁叶茂的桑树下,一幅精致的农耕墙画映入眼帘,纺线图、耕牛图、刈麦图栩栩如生,勾起长者无限回忆,激起青年无限好奇。

青砖铺路,石磨为阶。步入馆内,一件件老物件,一幅幅老照片,于无声中诉说着千百年来耕者“晨星理荒秽,戴月荷锄归”的辛勤劳作,讲述着实现“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千年梦想的艰辛历程,传递着“耕读传家久,诗书继长世”的文化精神。

“这是织布机、那是纺线车、那是鼓风机、那是铁犁子”。一位前来参观的老者,看着馆内陈列的老物件,激动叫着它们的名字,说着它们的用处。

老人感慨道:“这些老物件可不好找了,再过些年头,谁还记得这些东西呀”。

“大爷,你放心吧,有了咱们的这个农耕文化馆,这些老物件都会很好地被保护起来,让咱们的文化精神永续传承。”一位村干部自豪地说道。

双庙镇本着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的原则,以最小投入实现最大效益,场馆所用的房屋是群众自愿捐出的,馆内陈列的老物件也是群众自发捐赠的,广场前的石磨、石磙、青砖同样是群众你一点,我一点送来的。

一座农耕文化馆,不仅展示着一个时代的过往痕迹,也展现了党员干部“为民办实事”的成绩。不仅收藏了农耕器具,也收拢了民心、民意。不仅实现了老物传新意的价值转换,也达到了润物无声的文化感召。

近年来,双庙镇聚力打造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唢呐之乡、农耕文化馆等文化品牌,以群众可见、可感、可知的文化载体,不断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增强群众的文化自信。(石笑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