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头条
岳西县包家乡:“红色小镇”再淘“绿金”
来源:张玉芳 梁月升 程小龙 2022-05-09 11:22:37 责编:喻寒松

微信图片_20220506155935

5月的大别山,巍峨的山岭从头到脚都披上了一层绿装。地处大别山北坡的岳西县包家乡,宛如一位俏丽的佳人,姹紫嫣红,明媚耀眼。山坳里,恣意怒放的映山红丛中,错落有致的民居若隐若现。高山处,云雾缭绕的茶园茶香袅袅。作为著名的革命老区,岳西县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在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中,岳西县包家乡鹞落坪村和石佛村依托革命老区历史底蕴,打出了“红”“绿”组合牌,走出了一条村美民富产业兴的乡村发展之路。

1651824660

走进鹞落坪村,村头入口处矗立着“红二十八军军政旧址”石碑。1935年,时任鄂豫皖省委常委、皖西北道委书记的高敬亭在岳西凉亭坳重建红二十八军,在转战途中进入鹞落坪,在此建立游击根据地。鹞落坪逐渐成为红二十八军领导鄂豫皖三年游击战争的大本营和中心游击根据地。

微信图片_20220506161258

重温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在浓厚的红色旅游氛围中,岳西县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积极回应大众探寻红色历史的诉求,把红色革命文化资源融入旅游产业中,推动红色旅游产品和服务不断提升。鹞落坪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吴良宝告诉记者,早在2007年,红二十八军军政旧址景区开始重建,被列为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精典景区、安徽省30条红色旅游精典线之一,是开展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近年来,包家乡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覆盖率达95.08%,空气负离子浓度高,“绿色”成为鹞落坪村又一张名片。鹞落坪村充分利用村里的红色故事和保护区的绿色资源,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农家乐,逐步将鹞落坪打造成知名休闲养生养老基地。

“现在交通方便,从合肥到鹞落坪仅仅三个多小时路程,去吃吃农家菜,呼吸一下清新空气,是我们周末休闲度假的首选。”合肥市的杨女士一有空就会和朋友一起前往鹞落坪度周末。吴良宝说,最近几年,村里不少年轻人选择回乡创业。目前,鹞落坪村已登记注册开办农家乐81户,床位3000余张,年接待游客约16万人次,产值将近3000万元,户均年纯收入约18万元,最高达50多万元。直接带动就业约300人,间接带动就业约200人,其中脱贫人口约100人。

微信图片_20220506155542(1)

日益增长的人气也带动了当地特色产业发展。高山出好茶,包家乡的茶叶产于海拔高、气温低、湿度大、空气纯洁、土壤洁净的特殊生境,属绿茶极品。石佛村正是岳西翠兰的核心产区。村里投入22万余元资金,在村内与外县、外村各个路口以及全村21个居民组连片茶园安装了47个高清摄像头,实时监督茶农在管理茶园过程中是否按照有机化管理,杜绝外地茶叶鲜草进村。2013年,村里决定大规模发展有机茶园,茶园全部使用油菜饼有机肥,一律由村办公司统一采购。考虑到茶农在有机转换过程中生产成本增加,茶叶产量有所下降,村里对农户第一年购买有机肥补贴40%,对农户购买锄草机一次性补贴50%。村里大力支持茶厂进行SC认证,实行规范化、标准化生产,使消费者买得开心,喝得放心。

石佛村党支部书记王军告诉记者,通过一系列措施,石佛村茶叶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3300亩茶园全部获得有机认证,352户茶农经济收入持续增加。据统计,包家乡全乡茶园总面积达6100余亩,年产干茶120余吨,茶产业年销售收入达4000多万元,户均茶叶增收超2000元,茶叶已经成为农户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微信图片_20220506155657(1)

“过去鹞落坪曾流传这样一首民谣:‘养女莫嫁多枝尖,进不见日头出不见天,不是芭茅割了颈,就是葛藤绊了脚,要想吃上大米饭,还要等到过年边。’而今,通过‘红’‘绿’结合,农旅融合,全乡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升。”包家乡乡长吴德全表示,未来,包家乡将继续打好“红色”和“绿色”两张牌,一方面深度挖掘红色元素,打造红色小镇,大力宣传鹞落坪红二十八军红色教育基地;另一方面,加大对绿色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力度,建设休闲养生养老基地和省级明星集镇,让村庄美起来,人民富起来。

微信图片_20220506155709

目前,鹞落坪村立足村资源环境优势,在该村西冲组建设现代农业观光采摘园,一期投资55万元建设蓝莓基地,10万元建设农耕文化园。在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和红色旅游的基础上,开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石佛村也将积极拓展茶旅融合,开展农事体验、手工制茶、茶园观光活动,推行科普研学、休闲度假、森林探幽、山野民宿活动,以茶美村、以茶兴村,实现“家家有产业,户户能增收”。(安徽日报农村版首席记者 张玉芳 通讯员 梁月升/文 程小龙等/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