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进步 “银发族”难以乐享
“以前每次打车,都提前让孩子打好,自己搞不好”
“以前每次打车,都是提前让孩子打好,自己搞不好。”4月13日,说到手机打车经历,合肥市民俞阿姨直摇头。
俞阿姨老伴患有糖尿病,需要经常到医院检查治疗。由于儿女上班忙,俞阿姨平时和老伴都是打车去医院。女儿给她下载了打车软件,但每次都要花好长时间去看上车点和选择点位。叫到车辆后,司机联系告知已经到了上车点。但俞阿姨和老伴就是找不到车在哪儿,导致好几次都错过了医院预约的门诊号。
俞阿姨的情况不是个例。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全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其中11.5%为60岁以上的“银发族”。
交通出行、看病就医、疫情防控……当智能技术逐渐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传统服务方式逐渐被智能化服务代替,一些习惯了排队挂号、路边打车等生活方式的老年人显得有点力不从心。
专家表示,老年人智能技术使用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即就医服务、生活缴费和日常出行。各部门在保留传统服务方式的同时,还要紧贴老年人需求特点,加强技术创新,提供更多智能化适老产品和服务。
早在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贴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务。
合肥作出了有益探索。近日,合肥首批助老打车“暖心车站”落成启用。“暖心车站”由中海物业与高德打车合作建设,首批共11座,覆盖6个小区,解决社区老年居民打车出行不便的问题。老人用手机扫一扫小区门口的二维码可一键叫车,不用下载App,不需要输入起终点,且不用线上支付,即可完成叫车服务。
功能不足 适老改造亟待升级
“不清楚这些App会不会泄露个人信息,不知道怎么处理”
去年,工信部开展了为期一年的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截至去年年底,工信部组织227家网站App完成改造,推出字体放大、语音引导、“一键直连人工客服”等多种特色功能。
不过,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虽然适老化改造给老年人带来不少便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现在不比以前,做生意离不开手机,你看,这个是用来订烟的、这个是查看社区团购订单的……如果不会用,进货卖货都受影响。”4月14日,黄珍一边指着手机上的各类软件一边对记者说。
今年60岁的黄珍是太湖县一家商贸超市老板,2014年就拥有了第一部智能手机。这几年,黄珍不仅学会了玩微信,还会玩抖音、网购等。但随着手机使用频率和应用场景的增多,黄阿姨发现每隔一段时间,手机上就会莫名其妙出现许多App。
有些App会非法获取个人信息。黄阿姨手机经常跳出“手机内存已满,请立即清理”“检测到手机中有病毒,请立刻查杀”等提示,一旦点开,就会开始自动下载应用程序。“不清楚这些App会不会泄露个人信息,不知道怎么处理。”黄珍说。
艾媒咨询调研数据显示,界面更简洁(66.7%)、有明确的引导(58.8%)、少一些广告(54.9%)是中老年群体在使用App时的主要诉求。此外,还有27.5%的中老年群体希望在使用App时能够关联子女的设备。
“目前而言,大多数科技产品服务的主体都不是老年人,相应功能开发自然也难以顾及老年人的使用习惯。”全国人大代表、合肥市蜀山区刘丽健康咨询中心总监刘丽说,由于企业整体投入与收益相比太低,企业投入适老化改造动力不足。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还有一些互联网应用的适老版存在功能缺失等问题。比如,某应用的正常版不仅支持叫外卖,还有打车、订酒店、共享单车等多种功能,但在适老版中仅有外卖一项功能,不支持其他服务,也不能使用优惠券,还不支持绑定银行卡支付等,使用很不方便。
多方协同 “智能生活”更加美好
“还要多方合力,既要让老年人‘会用’,也要‘用好’”
为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问题,我省去年10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智慧助老”进社区活动。各级卫生健康委(老龄办)重点针对老人生活中的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联合公安、民政、司法、交通运输、文化和旅游等部门,发动老年协会、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力量,为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和培训。
今年66岁的产甲松是安庆市老年大学电脑及智能手机培训班学员。如今微信、网购等功能,他基本都会用,但就是容易忘。“前段时间我刚学会了使用百度地图,但过几天一打开软件,又忘了如何操作。”产大爷说。
“老年人的学习曲线与青少年、成年人截然不同,他们很难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数字生活技巧。”安庆市老年大学电脑及智能手机培训班教师巩绪明说。他发现很多老年人对智能化设备有种“畏惧感”,内心不自信。“我在上课时,会经常鼓励他们,表扬他们的每一个小进步。”巩绪明说,现在他们学会了用手机预约挂号、与老友进行视频、网络购物等,感受到了智能化给生活带来的改变。
巩绪明认为,智能化对老年群体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网络信息鱼龙混杂,年轻人一不小心都有可能陷入网络诈骗圈套,更何况是老年人。“还要多方合力,既要让老年人‘会用’,也要‘用好’。”他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及媒体要多采取老年人易于接受的形式,来宣传网络安全知识,提高他们鉴别真假网络信息的能力。
早在2020年6月,刘丽就开始和蜀山区西园街道光明社区合作开办手机培训班,目前学员已有90多人。“最小的50多岁,最大的91岁。每堂课都爆满,甚至还有老人远道慕名赶来学习。”刘丽说。
在刘丽看来,政府在制定政策的时候,要考虑老年人的需求,保留一些传统服务方式。企业既要从智能技术本身的发展考虑 ,也要从方便老年人需求的角度,开发一些技术和产品。有关社会机构要通过智能手机培训班等方式使老年人加强相关学习,适应智能技术的变化。(李明杰 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