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头条
上海市安徽商会搭建物资急助平台——“徽骆驼”守“沪”最后一公里
来源:王逸群 于轶冬 2022-04-19 15:20:36 责编:纵强 胡明兵 张波

微信图片_202204191512281

4月12日凌晨12点40分,睡梦中的张亮被一通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我们是安徽商会的,给你送物资,请来拿一下。”对方说了两遍,有些发懵的他才反应过来,立刻喊上同事一起匆忙下楼。

当天上午,他们听说上海市安徽商会正在给困难群体免费配送物资,就抱着最后的希望在平台上留言:“我们是上海市浦东新区曹路镇宝龙城市广场一家盲人按摩店的员工,被隔离在店里,现在急缺生活物资和食物!”

四天前,为响应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号召,上海市安徽商会决定成立“徽骆驼”物资急助平台,并向相关部门申请车辆“通行证”,将安徽省内募集的物资送给上海的独居老人、弱势群体和在上海的安徽困难群众手中。一场争分夺秒的物资配送“战”开始了。

封控区

根据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的统一部署,3月28日5时至4月1日5时,在浦东新区全区范围实施严格封控管理4天。“我们是连锁按摩店,以前吃的东西都是由公司统一配送的。”张亮回忆说,封控管理的要求下达后,他们也采购了一些物资。“谁都没想到疫情会发展这么快,封控时间一延再延。”他说,刚开始大家还有东西吃,到4月10日菜吃完了,就只能喝粥吃咸菜,“我们的商铺在商场里,不归任何居委会管理,所以没有人上门送菜,在网上抢菜更是奢望。”

期间,他们尝试过各种求助手段:给12345打电话、联系当地镇政府和残联,一时没有得到明确的救助答复。半个月的封控加上食物短缺,让这群盲人技师心情烦躁,有人开始抱怨:“是不是没人管我们了?”

在上海打临工的蚌埠人李敏也被“困住了”。3月31日,她租住的杨浦区营口路被纳入封控管理范围。“刚开始说只封六天,因为大家都被隔离在宾馆不能做饭,所以就买了够六天吃的泡面。”她告诉安徽党媒云乡镇融记者,由于封控时间延长,为了节约食物,她和同屋隔离的2个人只能靠每天共吃一包泡面维持基本生存。后来实在饿得受不了,就凑了160元钱,求宾馆经理帮忙买了两包面条和50个鸡蛋。

隔离在宾馆的日子,李敏也尝试过求助,但发出去的消息总是石沉大海。这期间,她和同在上海当保安的丈夫联系,得知丈夫虽然被隔离在单位,但每天都有工作餐保障,心里踏实了少许;但和在浦东的老乡聊天,听说对方封控的时间比自己还长,又陷入了恐慌之中。直到看见上海市安徽商会发布的信息,才像抓到了救命稻草。

微信图片_202204191512284

徽骆驼

4月10日,上海市安徽商会“徽骆驼”物资急助支援队开始行动。“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物资。”商会会长、奇创旅游集团董事长洪清华说,首批配送的物资是他们自己临时采购的亟需物品。同时,他们也向省内各地求援,很快“支援队伍”就来了。

岳西的高山蔬菜、太湖的六白猪肉、 胡玉美的蚕豆酱、生活用纸……4月11日晚,在警车开道护航下,经过9小时的千里奔驰,安庆市委市政府捐赠的又一批爱心物资顺利抵达上海。洪清华带领“徽骆驼”物资急助平台志愿者连夜到现场交接、转运。此后,滁州市、宣城市、合肥市的地方政府和爱心企业捐赠的物资也陆续抵达。

物资问题暂时解决,但面对繁重的配送任务,人力也开始捉襟见肘。“我们开始是从商会会长单位招募志愿者的,只有30个人。”平台发布信息的当天,洪清华很快就意识到人手要不够用了。因为第一天他们就收到了1万多条求助信息,“我们又紧急招募志愿者。”

看到“徽骆驼”招人,安徽人许海霞二话没说就报了名。目前,她所在的团队主要负责求助信息整合、筛选、核实等工作。由于每日求助者信息量巨大,加之人手有限,包括周末在内多数时候她都要工作到夜里晚上2、3点,但她从没有抱怨:“我们都是安徽人,是‘徽骆驼’精神传承者。”

“派送的任务量也非常大,你要说一点不抱怨那也不可能,但我们早一点送到,很多有困难的人就能早一点放心,他们可能是老乡,也可能是急需帮助的老人,能不让人心疼嘛。”志愿者关立宝坦言,从第一天开始,他们每天配送物资到凌晨已是常态。

“有些人打不进电话,就觉得我们是诈骗。主要还是咨询量太大,我们也在紧急招募接线员和派送志愿者。”洪清华表示,他们已经推出了在线填写需求的页面,还在积极开发微信小程序,都是为了响应和解决更多求助者诉求,“目前志愿者已超100人,我也参与了配送,所有人都在连轴转。”

微信图片_202204191512282

感谢信

李敏是4月11日收到“徽骆驼”送来的急救物资的。“有蔬菜、荤菜和油。”她算了算物资肯定够用,4月14日来自政府的物资也配送到位,这让她悬着的心彻底放了下来。4月18日下午,在接受安徽党媒云乡镇融记者采访时,她难掩激动之情:“感谢老乡!” 

“真的给我们送来了大量物资,真是雪中送炭!”凌晨被送货师傅吵醒的张亮觉得,多亏了“徽骆驼”,让他们没有成为被“遗忘”的人。“我们都是盲人,也没啥别的好回报的,只有用双手来感谢他们。”他跟总部汇报,希望疫情结束后,让来店里的志愿者和疫情防控人员,都享受一次免费的按摩。

越来越多得到“徽骆驼”救助的群体和个人, 通过感谢信、短信和微信后台留言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我产后身体还没恢复,老公又不在身边,老人又不知道在哪里团菜.... 没想到在我申请的第二天就得到了‘徽骆驼’的救援……”“养老院全体人员向你们表示感谢,有了你们的支持,一定能尽早打赢这场疫情的战斗……”“贵方的慷慨捐助是对浦东残联工作的鼎力支持……” 

作为“徽骆驼”工作人员,汪晴也写了一封感谢信。“写给我老公的。”她说,做了志愿者后,家里的家务活都“摊派”给了他。昨天,又拉他做了自己的助理,“说实话挺委屈他的,这封感谢信可以让他好好自豪一会。”

洪清华深知“战斗”尚未结束。“虽然我们力量有限,但会竭尽所能帮助大家。” 他算了算,平台上线一周时间里,他们已累计援助1万多人,后台平均每天会接到2万多条来自各类人群和企业单位的求助信息,“我们会努力当好‘爱’的传递员,把来自安徽和全国各地的捐赠物资及时派送给最需要的人!”

不管是求助的还是援助的,大家都在盼望按下暂定键的这座城市能尽快“重启”。( 安徽党媒云乡镇融记者 王逸群 通讯员 于轶冬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