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咚!”这几日,在蜀山区琥珀街道翠竹园社区,这样的敲门声此起彼伏。3月24日,为进一步筑牢社区疫情防控防线,蜀山区变“守门”为“登门”,启动“敲门行动”,要求各镇街开发区班子成员带头,统筹市区下沉干部、基层党员干部、社区网格员、志愿者等人员力量,集中开展“敲门行动”。积极响应上级号召,连着几日,翠竹园社区分小组行动,逐个小区挨家挨户“敲门”,登记信息、摸清底数,坚守“疫”线。
“1+1”分组,逐个小区“敲门”
“您好,我们是社区工作人员,阿姨,请问您家里住几口人,有没有从外地返肥的?”3月28日晚间,翠竹园社区工作站副站长张朝霞还在爬楼“敲门”,除了登记排查是否有外地来(返)肥人员,还要告知居民加强针疫苗接种情况,同时摸清辖区高龄老人、孕妇和残障人士等行动不便人员,以便在应急情况下提供精准服务。
这样的敲门行动,翠竹园社区已经开展五天了。“我们不是哪一个人在跑,基本上是全员奋战。”翠竹园社区工作站站长蔡玉梅介绍,启动“敲门行动”以来,社区按照“1+1”的形式,逐个小区一一敲门,“所谓‘1+1’就是一名社区工作者+一名下沉党员或者一名志愿者或者一名物业工作者,两人一组。”蔡玉梅介绍说,目前社区没有按照网格“敲门”,而是逐个小区进行,“比如翠竹园A区有16栋楼,那么我们就按照‘1+1’的形式分成8组,每组两栋楼,从下午四点开始跑,跑完为止,遇到不在家的,就做好记号,以电话、网络方式联系后,再次登门。”
翠竹园社区辖15个小区,辖区内还有菜市场、数十家商户,“敲门行动”除了走进小区,还要走进旅馆等重点场所,“只有多跑多了解,才能摸清底数。”蔡玉梅说道。
“忙完这一段,好好陪陪他”
五天来,翠竹园社区已经“敲”了一大半居民的门,走访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很多居民的理解与点赞,“虽然天天宣传,但是还是有人存在侥幸心理,怕麻烦不去接种疫苗,或者家里有人从外地回来不到社区报备。”居民聂女士说,“敲门行动”的实施,可以让信息排查更精准,也能让群众更放心。
这样的放心,源于社区工作者与志愿者们不辞辛劳的付出。这几日,气温并不高,晚上还在爬楼入户的翠竹园社区工作站工作人员王凌霄却从来不觉得冷,“晚上下雨刮风都不会冷,爬上爬下一身汗。”王凌霄笑着说。
社区工作者陈爽还承担着转运社区相关密接、次密接者的工作,即便是凌晨接到转运任务,他也是毫无怨言,丝毫不影响第二天爬楼“敲门”。“我是男士,还没成家,时间多一点,理应多干点。”陈爽说,同事们很多都是妈妈,家里孩子很小,也都很辛苦。
确实,毕之燕、张晗、蔡玉梅、张朝霞、马婉茹、高媛媛等几位年轻的妈妈,还有两位年轻的奶爸程军阳和刘洋,每日都奋战在“疫”线,有的孩子还不到1岁,最大的也不过上小学一年级,“我都好多天感觉都没见到孩子了,早上走的时候他没醒,晚上回去他熟睡了,只能亲亲睡梦中的他。”毕之燕的孩子刚刚两岁多,想念孩子了,就趁中午吃饭的时候,给孩子视频,“他已经知道跟我视频了,忙完这一段好好陪陪他。”(刘洋 陈三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