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实施“两强一增”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汊河镇积极谋划,培育壮大农业产业,精准科学推进乡村建设,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现代化农业建设保驾护航,铺设农业生产道路16公里,砖砌6条渠道增强农田排灌能力,完成董青圩西堤、储茂村扁圩东堤白蚁治理灌浆工程及来河汊河段防洪工程。完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投资400万元建成小李庄恒温大棚,面积约5000㎡,投资500万元完成唐桥村高标准烘干房建设,已建成24个“稻虾共作”生产基地,投资2850万元对陈塘村、张堡村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受益面积达16000亩。积极申报数字乡村建设,加速推进全镇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现有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13家,年网上交易额约200万元,其中本地农特产品网上交易额约40万元。
提升农机装备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全面提高农机装备水平,补齐农机推广应用短板,鼓励种粮大户购买大型作业机械,并及时帮助他们申报购机补贴,截至2021年底,已为10户18台套农业机械申请购机补贴资金28.26万元。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全镇已流转土地28600亩,发展家庭农场132个,农民合作社78家。认真做好农机化新技术示范推广、培训等工作,依托姚克勤专业合作社等农业服务组织召开小麦病虫害防治、小麦机械化收割及秸秆还田、水稻育插秧等现场会,和5个种粮大户和农机大户结对开展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全年入户指导60次以上。
拓宽增收渠道,多举措增加农民收入。建立健全农作物收获机械准入制度,积极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培训与宣传让更多农村劳动力拥有一技之长。稳步推进“归雁回巢”,着力建设一批如小李庄民宿、小李庄农家乐等特色产业园和创业示范园,吸引外出人口返乡创业。深化农村“三变”改革,稳步开展农村宅基地改革,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进一步增强发展动能,因村施策,按照发展特色产业模式,深化抱团合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截至目前,12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突破20万元,其中,收入达50万元以上的集体经济强村达10个,全镇村均集体经济收入57.9万元,较2020年增长28%。(吕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