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县许选平:村民身边的“和事佬”
来源: 陈小宝 2022-03-21 12:41:36 责编: 聂梅


图片1图为:许选平(左起四,穿红色上衣)工作场景

“你们的满意就是对我工作最大的认可!”面对因各种矛盾纠纷请求调解,并对调解结果表示满意的村民,泾县琴溪镇旵山村人民调解员许选平同志这样说道。

现年54岁许选平同志,是泾县琴溪镇旵山村渡槽组人。2011年毅然放弃经商的丰厚收入,经过村党总支推荐、镇党委筛选,成为旵山村综治协管员、村人民调解员。多年来,他兑现了自己“不干则罢、干则干好”的诺言,推动了村里平安建设步伐,为本村的社会稳定和美丽乡村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受到了广大群众尊敬和镇领导的充分肯定。多年来,许选平同志被县表彰为优秀的人民调解能手,该村调委会也被县表彰为优秀人民调解组织。

许选平同志在从事调解工作之初,一边认真学习法律法规,积极参加镇组织的人民调解员培训班,一边虚心地向老调解员学习。通过不断地学习提升,充实了专业知识,掌握了一定的调解技巧。在调解工作中,他主动迎难而上,带着深厚的感情,做到“诚心、公心、耐心、细心”。对有纠纷的双方当事人,秉着一颗公心,耐心地倾听群众意见,不放过任何产生纠纷的苗头,做到排查一个,成功一个,不留隐患。同时利用各种机会普及法律知识,使村民尊法、学法、懂法、用法,依法解决各种事情。通过工作实践,他不仅掌握了调解民间纠纷的方法和技巧,而且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为日后的调解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由于外出务工人口增多,给林业资源管理带来新的问题,山林纠纷日渐增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邻里和谐。调解员则是基层的“稳压器”,村里大小纠纷的化解,都少不了调解员的调解、撮合,而怎样使一起“剑拔弩张”的纠纷化为“风平浪静”就是他所要做到的。2021年6月,该村猫石组村民王某与本组陈某的山界纠纷,王某反映本组陈某乘其外出务工之机,把王某山场的毛竹砍伐了40多棵,并把原先的界石移了5米多,请求村调解员前去调处。当天下午,许选平同志就联系到双方当事人到有争议的山场中,经过实地调查与现场询问,针对有争议的山场,现场做好了界址的重新界定,砍伐的毛竹予以零售价赔偿。通过耐心的调解,使双方当事人达成了一致意见,自愿签订了协议,一起风波快速得到化解。

 许选平同志做调解工作积极主动,立足本职,尽责尽力。只要群众需要,他都会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化解一个又一个矛盾,平息一场又一场纠纷,还村民一片安宁。多年来,他翻山越岭直接参与调解的山林、家庭、邻里、婚姻等各类民事纠纷达近百起,其中,调解山林矛盾纠纷占50%。2021年8月,旵山村全脑组村民陈某来村反映,本组村民王某砍伐自己田埂口的木柴,她前去制止,王某不听劝阻,并与其发生肢体冲突,导致陈某身体扭伤。次日许选平便联系全脑组村民组长一同前往现场了解纠纷情况,并作出调处意见,一是王某在陈某田埂口砍伐的木柴原封不动归还陈某;二是王某与陈某邻里之间以后要和谐相处。他们双方一致同意调处意见,第二天陈某又来村反映,她的颈部疼痛难忍,其伤是王某所致,要求王某带她到宣城市骨科医院检查治疗。于是许选平立即带着陈某去王某家去寻找王某,了解当时的具体情况。王某表示:“我当时只是把她的手部捏了一下,几乎没有用力,怎么可能伤了她的颈部,我不可能带她到医院去治疗的,她要去检查自己去。”王某的态度比较强硬。于是,当天下午陈某就自行去了宣城市骨科医院检查,通过检查、买药、车费,共计花费920元,回家后陈某强烈要求所有费用由王某承担。王某表示:“我并没有打她,她身上的伤与我无关,费用我是一分钱都不会承担的。”于是,经过许选平同志多方面的调解,为其二人做思想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双方本着邻里友好相处的原则,通过协商,医药费各承担一半,最终当事人双方握手言欢,重归于好。

 在多年的工作中,许选平同志从工作实际出发,重点排查因山林、基础设施建设等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因素,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做到早发现,早解决。由于防范到位,措施得力,一些可能诱发群体性事件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全部化解在萌芽状态,起到了基层调解工作的“第一道防线”作用,全村没有一起集体访、越级访案件,百姓邻里和睦,治安形势良好。

多年来,无论是炎热酷暑,还是数九寒冬,只要邻里发生矛盾纠纷,许选平同志始终做到认真履行职责,坚持严格调解与灵活处理相结合,努力做到小事不扩大,大事不激化,力争给每个当事人一个公正公平的说法和交待。虽然没有冲锋陷阵的奋勇,也没有感人肺腑的动人事迹,但他却在人民调解员这个名不经传的平凡岗位上,凭着对工作的执着,对村民的热情,放弃经商的丰厚收入,无悔奉献于人民调解工作,不图名不为利,只求纠纷平息时,我们从许选平同志的身上感受到了一种力量,那就是甘为村民解忧的无私奉献精神。(陈小宝)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