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街道保定新城社区:连好“点线面” 共绘社区治理“同心圆”
来源: 鲍炳琴 2021-12-22 09:44:00 责编: 余红霞

今年以来,保定新城社区党总支以党史学习教育为连接线,以为民办实事为落脚点,坚持党建引领,凝聚干群和联盟多方合力,找准发力点,架起连心线,拓宽覆盖面,共绘社区治理“同心圆”。

聚焦“三心”发力点,激活基层党组织“红动能”。

强化“核心”,激发队伍新活力。社区以“两委”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党组织班子,建强社区党组织。在各党支部推行评星定级挂牌制度,每年评比1次,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推动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2021年,社区共评出五星级党员2名,四星级党员13名,五星级由街道联系居领导上门安装置挂,四星级由社区党总支书记上门安装置挂,评出了差距,评出了动力,激发了活力。

做强“圆心”,提升党员凝聚力。全面推行党员分类管理,将社区党员分为常住党员、流动党员、困难党员、在职党员4大类,分别实行评优式、跟踪式、关怀式和责任式管理,精准服务党员,凝聚社区发展合力。社区将党员积分制管理与党员警示教育相结合,分类考评、量化积分,积分项目分为基础分、先锋分二类,突出党员日常管理和履职情况,包括党员参加组织生活、交纳党费、承诺践诺等多个方面,用积分管好党员队伍,使广大党员肩上有责、争先有标、考核有据。 

坚守“初心”,点燃组织战斗力。社区采取“社区党支部+365楼栋工作室+党员示范岗”的方式,将党组织建设的“触角”延伸到社区各角落。将社区服务一线作为检验党员初心的重要战场,探索“主题党日+”的新形式,不断拓展主题党日活动内涵,让支部“活”起来,党员“动”起来,建强基层组织战斗堡垒。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组织党员队伍开展各类志愿活动,截至目前,已开展300余次志愿服务活动。

架起干群连心线,畅通社区服务“微循环”。

完善架构,建强“指挥部”。保定新城社区为建强网格党支部与小区网格的“双网融合”,将辖区9个社区微网格按照小区划分到2个网格党支部中,结合楼栋细分4个网格党小组,由社区党总支书记任网格第一责任人,党总支委员为网格第一联络员,社区党员为网格长,并壮大楼栋长、物业管家等网格志愿队。通过层级明晰化、职责清单化,推动各项工作覆盖小区、渗透网格,提升基层党建的组织力和覆盖力。今年以来,社区网格员下网格累计200余次,真正实现党群之间“面对面”、“心连心”。

健全机制,压实“责任链”。社区班子成员分片包总网格,不定期下沉社区开展帮扶指导。在每个网格精细化配置“一长四员”(“一长”即一个网格长,“四员”即下沉网格员、专职网格员、红色睦邻网格员和网格监督员),全面掌握社情民意,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

做好服务,把准“风向标”。整合服务资源,挖掘辖区各类人才,组建“和睦家园”、“心语心愿”等2支特色志愿服务队。坚持“群众点单、志愿者接单”,找准服务的“落脚点”和“关键点”,实现服务零距离,确保志愿服务取得实效。

拓宽服务覆盖面,共绘民生幸福“新画卷”。

完善服务体系,瞄准服务坐标。为了弥补服务短板,实现服务“全方位”,拓宽服务“动脉组织”。保定新城社区开通社区公众号、设置民情信箱、发放便民联系卡、召开社区座谈会,广开言路,收集民情民意,建立处理业务快捷通道,实行“受理、办结、回复”,一站式完成。社区摸准居民各种需求, 不断延伸“服务线”,做到特殊居民上门服务,重点居民在线服务,普通居民定点服务,确保服务由点到“面”,把居民“找上门”办事变为“送上门”服务,及时为居民提供专业化、人性化、个性化、精准化、精细化服务,为百姓办实事、解难题,最终达到服务带动社区治理,社区治理软着陆的良好效果。

搭建群众舞台,共享文化盛宴。保定新城社区着眼于建设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充分发挥老年大学阵地,搭建2支夕阳舞蹈队,利用社区现有资源和新时代文化广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如开展红色观影、送戏下乡等文化活动,让居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 “文化大餐”。

集聚联盟资源,画好民生“同心圆”。保定新城社区依托党群联盟资源和平台优势,联合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发挥党群联盟的爱心能量。依托群众需求,在党群便民服务文化广场,社区联合6家联盟单位为群众提供义诊、义剪、法律知识咨询等公共服务,小区受益居民达到2000余人,打造多方参与、互补互助的社区幸福生活圈,切实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落地。(鲍炳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