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县:“稻蟹共养”鼓了农民腰包
来源: 赵汗青 张丙奇 2021-11-12 16:26:55 责编: 何雪峰 陈亮

稻谷飘香、螃蟹正肥。初冬时节,记者来到安徽宿州市泗县丁湖镇樊集村稻蟹共养基地,几名工人正在分拣、捆扎、打包螃蟹。见到有客商上门采购,在稻田中捕蟹的“稻蟹共养”负责人丁宗风则撑船上了岸。

“今年螃蟹收成还不错,价格一直在涨。”丁宗风一边洗手,一边面对记者说:“现在只要是绿色生态的,在市场上都受欢迎。我们在水稻生长过程中不打农药、不上化肥,所以我们的蟹肉多膏肥,口感清甜。自中秋节前以来,每天天不亮客商就陆续过来了,我们都是凌晨3点就开始干活。”

2017年,在镇、村领导鼓励下,丁宗风从村里流转了127亩土地种稻,加上水塘共计有300多亩地。开沟挖渠、规划稻田、选购蟹苗,建设稻蟹共养基地,埋头苦干的他第二年秋天就挣到了“一大笔钱”。

当记者问到“稻蟹共养”年产值时,丁宗风给我们算了一笔帐:“水稻亩产500多公斤,螃蟹在150至200市斤左右,一年下来每亩平均收入4500元样子,水稻收割后再种上尹乐草,这个螃蟹爱吃。”

“稻蟹共养”对技术要求很高,稻蟹共养基地内的农户,家家用上冷库,里面存放着小鱼、小虾等主料以及蚕豆、黄豆、玉米等辅料。当地政府因势利导,积极在稻蟹共养区修筑水渠、架好电网、打下深水井、增加供氧设备,着力培育特色产业村。由于政府建设的农田水利设施较为完备,养殖户们家家都是定期从沱河引入活水补充到蟹塘里,因此养殖区水质一直保持优良。

交谈中记者了解到,近几年来,在该县农业部门牵线搭桥下,基地成了华中农业大学的实验基地,学校经常组织师生到这里化验水质和土壤,并传授科学种养技术。

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知名度的有效提升,丁宗风成立了安徽沱湖宏腾养殖有限公司,在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公司自始建以来发展迅速,经营项目也由原来养殖的螃蟹、龙虾、种植水稻发展到特色种植黑花生、七彩花生、蜜薯、紫薯等农产品。目前公司拥有“沱馨”牌大米、“沱蜜”牌螃蟹、龙虾、“沱鑫”牌蜜薯、紫薯、“沱花”牌饲料种子等四个拳头产品。长年用工2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人,季节用工130余人,带动已脱贫贫困户100余户,其中签订长期用工户7户,户均增收12000元以上。公司生产的河蟹、小龙虾、花生、大米系列产品被原国务院扶贫办批准为扶贫产品,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一块绿色样板。(通讯员 赵汗青 张丙奇)(安徽日报记者何雪峰推送)

    相关新闻